在时光的悄然流淌中,国培的第三天如同一幅绚丽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清晨,阳光透过教室的窗户,洒在那一张张专注的脸上,仿佛在为我们的学习之旅注入活力。今天的课程依旧精彩纷呈,专家们的讲解犹如明灯,照亮了我们在教育领域前行的道路。
课堂上,我们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与各位同行们一起探讨教育的真谛,分享教学的心得与感悟。那些新颖的教育理念如同一股股清泉,滋润着我们干涸的心田,让我们对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
李霞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如何上好微型课,李老师先讲解了微型课与说课,微课的区别,然后又用视频展示了这三种课,使学员醒目直观的感受到这三种课的区别,懂得了微型课的特点,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微型课。要从四个方面备好微型课,1、研读新的课程标准;2、探索新的教学方法;3、划分微型课环节;4、亮化微型课设计。上好微型课要熟悉教案,有序开展活动,注重仪表,表情得当。李老师的这场讲座非常有价值,对我们上好微型课提供了很多的实用见解和建议,对于我们的职业发展非常有帮助。
李老师的讲解,既注重理论讲解,又有极强的实践性,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解决了老师们在设计微型课方面的困惑,对学员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李老师的课,逻辑严密,环节紧凑,娓娓道来,令人如沐春风,清新舒爽。
于老师以《新课标下的中招备考实践与感悟》为题,有针对性的结合实际对自己在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成功经验进行了介绍,并对未来中招趋势做了总结。
于老师从五个方面谈备考:1、备“政策方向;2、“教情学情”;3、备“高效复习”;4、备“应考技巧;5、中招备考的“几点思考”。
于老师还从四个方面谈复习课怎么上:1、知识梳理;2、互助探究;3、中招练兵;4、拓展提升。
于老师的这次讲座,观点鲜明,立意很高,思想性和专业性都很强。语言清晰,风趣幽默,感染力强,幻灯投影的辅助效果很好,大家普遍反映收益匪浅。
姬老师以河南豫剧文化为切入口,在视频文明中国说——戏中家园,自然导入文化血脉的课题,层层递进地引导学生回想家乡文化名片,让大而空的文化概念自然落地生根,让学生有话可说。紧接着她让学生展示豫剧相关剧目背后的故事,水到渠成地引出了文化的价值。最后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传承戏曲文化的积极影响及对比现实文化不自信的情境,深刻体悟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反思坚定文化自信的做法。第二目的传统美德依旧是从戏剧中凝练而来,在学生的分享交流中感悟美德的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在学生的倡议书中,将美德自觉践行和传承,实现了情感的自然升华,让人赞叹不已!
刘大伟老师由中国的礼仪之邦自然引入礼仪课题,围绕识礼、悟礼和践礼三个环节展开,环环相扣,层次清晰,条理分明。课堂中他借用胖东来以礼待客的视频,让学生分析文明有礼的表现。紧接着通过学生出神入化、恰到好处的情景剧表演,生动诠释了文明有礼的表现和要求,巧妙突破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程惜老师以《典籍里的中国》贯穿以礼待人一节课。课程主线围绕知礼、悟礼、行礼、传礼展开,巧妙的课堂情境创设让学生有满满的礼仪参与感。对不文明行为的深入浅出的分析,让文明有礼的重要性这一核心重点自然呈现。
情景剧表演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加深了学生对文明有礼要求的认识。随之而来的现场体验古今国人的见面问候礼仪,再次深化礼仪的细节要求。最后课堂在齐诵礼仪名言,落实课后用餐礼仪中自然收尾,让人回味无穷!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心同者,不以日月为限,最美好的学习方式,莫过于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奔跑在理想的路上,互帮互学、共同发展、共同提升,真正体现“国培精神”。
国培是一场美丽的遇见,作为学员的我们,遇见国培发现了不一样的自己。在实际运用中体会到“受益无穷”;作为培训教师,我们会将这次培训的心得和收获融入到未来的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道德与法治教育事业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