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展风采     “异构”显匠心”

迷彩元素
创建于前天
阅读 22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金秋十月,是一个充满诗意和收获的季节,对于数学学科来说,也是同样如此。在教育的舞台上,同课异构犹如一场精彩的盛宴,展现着数学教学的多元魅力与无限可能。近日,我校数学学科的同课异构活动圆满落幕,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知识与智慧碰撞的视听盛宴。

一、活动背景与目的

      同课异构作为一种教学研讨形式,旨在让不同的教师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风格,进行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其核心目的在于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激发教学创新思维,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氛围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二、精彩课堂呈现

       佘海莲主任在《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是几》教学设计中,通过“拍小手”游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堂导入非常有趣。学习内容逐层深入,内容丰富,既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她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了数形结合法,将复杂的文字问题转化为直观的图形,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同时,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把课堂的话语权交给了学生,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曾锐洁老师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是几》中,课堂思路清晰,教学设计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教学环节紧凑,能够引导学生逐步理解问题。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展示学习成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她还通过课堂练习,及时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在三年级的科学课堂上,一场关于溶解的奇妙探索正在展开。刘志坚副校长通过一个个神奇的实验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同学们带着好奇的目光和积极的态度,深入研究了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同学们的猜想丰富多彩,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力。老师对同学们的积极思考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鼓励大家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整个课堂充满了科学性的探究气息,同学们兴奋地上了一节有趣且意义重大的科学课。

       在六(3)班中,谭良芳副校长正带着同学们探索“圆”。她运用多媒体展示了大量精美的圆形图片,如中国贵州天眼、圆形的建筑、车轮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的动手操作活动、小组讨论,如用圆规画圆、测量圆的半径和直径等,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亲身感受了圆的特征,提高了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共同探索圆的特征。这节认识圆的教学公开课,教师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等方面都表现出色,值得其他教师学习和借鉴。

     四年级组的梁小清老师在教学“公顷的认识”,首先通过展示一些故宫、校园、操场等场景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这些地方的面积大小,然后引出公顷这一面积单位。接着,教师详细讲解了公顷的定义,即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并让学生通过计算和想象,进一步理解1公顷的大小。她在教学方法上独具特色,不仅讲解了常规的解题方法,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尝试多种解题思路。通过一题多解的方式,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

      张洁清老师则在“认识公顷”这节课中,按照“认识公顷—探究公顷与平方米的关系—应用公顷解决问题”的顺序进行教学,教学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先让学生对公顷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通过具体的实例和计算,探究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换算关系,最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逐步掌握了公顷这一面积单位。她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评课与反馈

      同课异构活动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平台,也是教师反思和成长的契机。在活动结束后 ,全体数学老师积极开展了评课工作。各老师对每一节课都作了深入剖析,各抒己见,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更加奠定坚实的基础。

      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让教学环节更加紧凑,过渡更加自然。同时,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确保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活动总结与展望

      通过这次同课异构活动,老师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了教学水平,不同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的精彩演绎,我们看到了数学教学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同课异构等教学研讨活动,鼓励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我们也将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编辑:谭广政

审核:谭良芳    佘海莲

阅读 22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