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子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课堂教学反思:六上2-2《昼夜交替现象》

创建于2024-10-23 阅读1765

、教材简析

本课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的第2课,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昼夜交替现象”出发,经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模拟实验-形成解释”的科学探究过程,理解昼夜交替和天体东升西落等自然现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感受科学家是如何寻找未知宇宙领域问题的答案。本课主要有以下2个活动:

1.提出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假设

2.用模拟实验验证假设

二、课堂反思

活动一:在这个活动之前,教师要提前强调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太阳在同一时间里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在提出假设环节,教师的问题抛出之后,不要立即请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而是让学生先用图文表示出来,保证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之后再进行组内交流,在观点碰撞中产生更多思考。

活动二:在模拟实验时,基于已有的经验基础,学生都能想到用手电筒来模拟太阳,但手电筒模拟的光和太阳发出的光其实是有差异的,手电筒只能朝着一个方向发光,而太阳则是四面八方发光的。因为每个组只有一套实验材料,可能会出现学生在分工合作方面耗时过久的问题,可以在实验前将分工合作作为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使他们明白科学分工可以提高实验效率和准确性。有些小组记录时仅仅简单地打“√”或“×”,没有体现出合作讨论的过程,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分享给组员,既能在小组内纠正浅显错误,又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课结束时,学生能明白科学知识的获得需要通过实验探究验证,每一个真理的诞生都不简单,从而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三、爱牛器材使用反馈

本课爱牛材料箱提供了LED手电,地球仪可以和第1课《我们的地球模型》共用,材料箱的材料完全能够满足课堂教学。

阅读 176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