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加减乘”法 破解“小马拉大车”难题

SSShiLIn
创建于10-23
阅读 22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基层工作好比“拉车赶考”。马能否拉好车,既要看车的重量,也要看马的牵引力。减负是解决车的载重问题,赋能是提升马的拉动力,让马车行得稳、跑得远。解决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要用好改革创新的办法,坚持“为车减负”和“为马赋能”双向发力,既做简政“减法”又做赋能“加法”。

       给“大车”科学减负,做优“减法”举措,推动基层有效松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创造良好条件”。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难题,关键要厘清基层该干什么活、能办什么事、应担什么责,使基层真正从“千条线”中解放出来。建立健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制定重点任务清单、权责清单和执法事项清单,建立村(社区)事务准入制度,明确政策依据、责任主体、主次权限等内容,有效减少基层“属地管理”事项,切实解决属地责任扩大化等问题,把应减之负和应负之责厘清楚,让基层做该做的事、做能做的事。

        为“小马”精准赋能,做实“加法”工程,筑牢坚实保障机制。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放、力量下沉、保障下倾,建好建强基层干部队伍,持续“为马赋能”。采用“减上补下”等创新方式,加大编制人力资源向基层的倾斜力度;推动公务员年度考核优秀等次比例、事业编制向基层倾斜;加大对基层干部的关心关爱力度,推动落实乡镇机关工作人员收入高于同级区县部门20%以上,逐步提高薪酬待遇,让基层干部留得住、干得好。

        让“车马”高效协同,做强“乘法”效应,全面提升治理效能。一是深化网格化党建模式。以建设“家门口”党建为抓手,不断深化“党建+网格”治理体系,按照可行性、有效性、区域性管理模式,实施网格区域划分,建立健全“镇(街道)+村(居)+小组(楼栋)”的“3级”网格化管理模式,统筹下村(居)干部、村(社区)两委成员、党小组长、小区楼栋长、辖区民警、党员志愿者等人员,组成网格精细化管理队伍。同时将社会组织专业社工和入党积极分子等吸纳为流动网格员,无缝隙推进网格化党建模式,切实提升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效能。二是强化数字赋能基层治理。持续推进移动应用程序、在线平台、数据分析工具的开发与运用,达成数据整合与智能分析的目标,以充分满足乡镇(街道)、数据核查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对于“居住证明、门牌地址证明、‘两违’证明”等证明类高频事项,积极推出线上证明,以信息化手段推动基层减负增效,让信息触角延伸到基层治理一线,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阅读 22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