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识字 ,“趣”里学文——记东乡区第六中学二年级语文公开课《树之歌》

东乡区第六中学
创建于10-23
阅读 63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秋天的美是成熟的——它不像春那么羞涩,夏那么坦露,冬那么内向。在这美好的秋日里,东乡区第六中学本学期第一次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拉开了序幕。

     缪思懿老师带着甜美的微笑,亲切的语言引领学生走进了树的王国,学生跟随缪老师的指引认识了高高的杨树,粗壮的榕树,喜暖的木棉树......

教材分析:

      《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金桂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这首诗意境优美,韵律强。通过朗朗上口的儿歌,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树木的喜爱。使学生感受到人类与树之间共生共息的密切关系。

  • 上课篇

一、视频导入,谈话激趣 

      教师出示大单元视频,顺势过渡:大自然,一个神秘而又令人着迷的世界。它有绚丽多姿的美好景色、宏伟壮美的山川湖泊、独特奇妙的生物群落。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去自然界的森林王国,我们一起去认识森林王国种类繁多的树木吧!      

      本环节,缪老师抓住了低年级孩子富有好奇心的特点,利用生动形象的视频导入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营造了积极、自主、有活力的课堂氛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环节中,缪老师先自己示范朗读课文,然后引导学生拍手有节奏齐读课文,并出示初读要求:学生圈画出儿歌中出现的树名,教师根据汇报进行总结。

三、发现规律,巧记形声字

      教学时,缪老师设计了读树名贴板贴的互动小游戏,(教师问:杨树杨树在哪里?学生答:杨树杨树在这里。)

      学生通过观察树木的名字发现规律——出示的生字都有木字旁,大多与树木有关。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字的整体和部分的读音,了解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这两类字统称为形声字。课文读熟练后,缪老师让学生通过“转盘识字小游戏”的活动,加深学生对形声字的理解,学生兴趣浓厚,很快达到了拓展运用的效果!

四、精读课文,识别“特点”

      (一)本环节,教师首先出示句子:“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学生自由朗读第一句,在儿歌中找出树木的特点。(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关图片,学生通过对比楼层了解杨树高、榕树独木成林壮、梧桐树叶像手掌的特点。教师随后还拓展了关于比喻句的仿说练习:银杏树叶像扇子。松树树叶像细针。

    (二)教学第二句“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

      教师引导学生在儿歌中找出树木的特点,学生在句中发现并了解拟人的修辞手法。

     (三)引导学生观察前两句是从什么方面描写树木。(第一句是从外形和树叶形状,第二句是从颜色。)

    (四)教学第三句“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

      学生自由朗读第三句,在儿歌中找出树木的特点——木棉喜暖,桦树耐寒。随后,教师出示木棉图片,讲解其分布生长特点。在认识“疆”字时,教师通过出示金文字体进行讲解,左边是一个“弓”字和一个“土”字,表示以弓记步来丈量土地,右边的三横两田表示田间界限。本义是田界、田边。后来引申为国界、边界。

     (五)教学第四句“银杏水杉活化石,金桂开花满院香。”

      学生照例在儿歌中找出树木的特点,教师出示视频,介绍为何被称为活化石。随即出示桂花树图片,让学生说说桂树给自己留下的印象。进而进行随文识字:“桂”。(换一换偏旁:挂、娃、蛙。)

    (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后两句是从什么方面描写树木。(第三句是从习性,第四句是从研究价值和香味。)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齐读儿歌,试着用手势比画树木特点加深记忆。

六、课堂小结

      课堂临近尾声,教师进行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交了11个树木朋友,认识了更多的生字,课后大家记得把今天所学的知识分享给家长或朋友,并完成儿歌的背诵。

  • 评课篇

      评课环节,首先由缪思懿老师阐述自己的设计思路。接着,各年级组代表老师们对这节课也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所见、所听、所感,大家认为升华情感、积累语言是重要的教学环节,让学生想象着不同树木的样子去朗读,读出儿歌的节奏和韵味,才能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感。

      最后,由教研组长过芳梅对本堂课进行主评,肯定了本堂课的亮点,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过组长指出缪老师在实现教学目标的重难点时可以通过设计识字归类法让学生更好的去了解形声字,然后留出更多的时间重点去讲述课文内容,朗读方式还可以设计得多样化些。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语文教学需要不断更新,不断探索,更需要教师们的努力与创新。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能够更加踏实、自信地迎接各种挑战,为学生的未来搭建更加美好的语文学习平台。

监制:饶武庚

审核:万国春 揭丹艳

图文:过芳梅

编辑:马 瑶

阅读 63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