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好景君须记,最是“切磋琢磨”时——林州市永和希望小学中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纪实

用户18748501
创建于2023-12-20
阅读 74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初冬有暖阳,求索在路上。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林州市永和希望小学语文中年级组听评课活动如火如荼开展。

王霄雨老师本节课设计了“一点一线”的教学思路,课堂紧扣一点“中华不振”作为整篇文章的切口。牵出一线“伤心—气愤—无奈”的感情线。渗透读写与读悟结合的训练点,透过重点词语的品析理解中华不振的事实,带上理解反复朗读是为加深学生对中华不振的理解。基于感情的积淀与对中华不振的理解,提升学生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更深的感悟,凭借学生表达自己为何而读书延伸出文章的精髓---国富而民强,民强才能国富。

赵艺坪老师在《大自然的声音》第二课时的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语文经验和生活经验,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关注生动的语言,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体会、交流等手段或形式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形象,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获得对语言文字美的体验。努力做到以读为基础,以读为核心,在读中理解、读中想象、读中积累。每一个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都指向单元语文要素,最终一步步达成教学目标。

李军玥老师执教的《司马光》通过创设“帮助司马光回家”的情景,激发了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和热情。紧接着设置了一系列有趣的环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也会让学生想一想:如果他们是文中的小朋友的话,他们会怎么想、怎么做?通过他们的想和做,再加以“组词法”和教师的适当引导,从而让他们自己理解这篇课文,加深印象。同时,通过这节课也激发了他们对文言文学习的热情,为他们以后学习文言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赵敏汝老师讲授《王戎不取道旁李》这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层层递进,结合精美的课件,让整堂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开头以"解题"进行导入,重点讲了"戎"字的书写和意思,让学生对课题及文中要讲的事情有了大致的了解。加强了诵读,诵读的多样化(自读,齐读,分组读)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逐步积累、感悟,体会文章的内容及蕴含的道理,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于慧丽老师讲授《西门豹治邺》一课,启发学生从西门豹对巫婆、官绅头子、众官绅说的话中体会将计就计办法之巧妙。还让学生根据板书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话,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不仅仅让学生明白了西门豹是以客气的话为理由惩治恶人,而且还懂得了“将计就计”的真正含义。

未红芳老师执教的《王戎不取道旁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让学生参与到问题探究的'过程中来,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从中对“王戎识李”这个故事表明自己的见解。

郝肖燕老师执教《梅兰芳蓄须》。课堂伊始,郝老师从“走近梅兰芳”入题,了解梅兰芳的职业、身份和地位。郝老师利用直观可见的时间轴引导学生理清有关梅兰芳的事件(藏身租借、深居简出、蓄须明志、卖房度日、打针拒演、剃须演出),学习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式和方法。利用批注的方式让学生思悟“梅兰芳用了哪些办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交流反馈中让学生体悟到梅兰芳的民族气节。文章主旨的升华,有对梅兰芳的赞誉,也有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

郭超峰老师执教《灰雀》课堂教学中,通过品味词语,达到了这个教学目标。上课时,引领学生在“抓关键词”理解的基础上,按照“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方法,首先找到句子“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和“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接着细读品味,相互交流。通过品读“每次”“都要”“经常”几个关键词语,当灰雀消失之后,列宁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这表明他对灰雀的着急和担心,以及对灰雀的喜爱之情。本环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熟读课文,从句到词,由词语品味感悟,走进文本,学生依据课本这个例子,学会了阅读。

刘艳霞老师执教《西门豹治邺》。这节课刘老师通过检查、预习,分角色朗读、默读课文和抓住语言、动作等关键词句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在学生反复品读理解课文内容之后,根据列重点词、列表格进行课文复述,通过教师的方法指引,有效的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搭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平台,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重点句子,抓住描写西门豹语言、动作的句子,以读为主,根据提纲引领学生反复品读,从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了概括能力。整个教学过程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突破了重点,难点。

李平老师执教《读不完的大书》。这李老师以课题“读不完的大书”为统领,围绕着这本书的“书名”“书的内容”“书的特点”展开了教学。她将课文的内容重新进行了组合,在每个部分的教学中,又将体会语言的生动,感受作者描写的好处浸润过程之中。最后,引导学生将本节课的学习方法运用到生活,以“校园里的银杏树”为例,搭建三句支架,让学生进行生动地表达。

郭淑娟老师执教的《手术台就是阵地》是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三篇课文。郭老师将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含义作为教学目标的难点。围绕教学目标,在导入新课环节上,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写作的时代背景,为理解课文内容作铺垫。这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指导学生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时,郭老师采取循序渐进进行引导,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寻找描写战斗激烈的句子,让学生感受当时的情况越来越危险。然后再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寻找描写白求恩大夫工作的句子。整节课以学生为主体,带着问题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汇报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了课文题目“手术台就是阵地”的含义,感受到了白求恩大夫的坚守岗位、不怕牺牲,与中国人民生死与共的国际主义精神。

周少敏老师执教《延安,我把你追寻》在教学中周老师首先破题明背景。为了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让学生明确当时的时代背景,周老师设计了两个问题:一、作者追寻延安的什么?二、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在理解每节诗的意思时,扣住“追寻”二字来理解。

 在教学中让学生仿照第一节的写法,自己也做一回诗人来写诗。 课堂教学出现了小高潮。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习作能力。 

评教促成长

教研活动是教师成长进步的“扶手”,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助推器”,更是教学质量和教师成长的源泉。听评课活动既为老师搭建了一个挖掘潜能、展现风采、超越自我的机会,也为其他教师创设了观摩学习、博采众长、研讨交流的互动平台。相信中年级全体语文老师在这浓厚的教研氛围中,定会不断思索,不断感悟,深耕细研,绰厉奋发!

阅读 74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