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缘起
关于吃饭这点事
初次来到幼儿园生活的孩子们每次吃饭,老师都会发现孩子们的餐盘里有剩饭,桌面漏饭情况较多,个别孩子挑食现象较为明显,还有很多孩子想着各种理由不吃饭。针对“吃饭”这一问题,老师和孩子们开启了一段有趣的课程之旅。
课程目标
1.认识多种食物(蔬菜、水果),知道食物来之不易。
2.知道不挑食的好处。
3.进餐时保持桌面地面整洁,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
说说吃饭这件事
为了更好的了解孩子们喜欢与不喜欢的食物,我们开展了一次小调查——食物喜好调查。
教师的发现
基于日常观察,老师们发现,大部分孩子不喜欢吃青菜、茄子、芹菜等,个别孩子吃菜单一;小部分孩子不喜欢吃肉,因为容易塞牙。
为了改变孩子挑食的习惯,减少浪费粮食的行为,提高孩子们的自我服务能力,我们决定大胆放手,有梯度地开展课程活动。
为什么会剩菜呢?
妍妍:青菜苦苦的。
铭铭:肉肉咬不动。
玥玥:这个菜我没吃过,不知道它是什么味道的。
有几位小朋友吃饭特别好,我们请她们给小朋友们分享一下,是怎么把饭菜吃光光的吧!
吃饭会变强壮,会长高!
“多吃蔬菜有营养。”
“吃饱有力气玩游戏。”
多喝粥,可以补充水分呦~
小结:
一口青菜一口饭,握好勺子、坐端正,一口一口认真吃,不喜欢的可以少吃一些,但是不能一口都不吃哦~
食物为什么会逃跑
老师:孩子们,你们在图片中看到了什么?
小朋友:桌子上有很多米粒,地上也有。
我们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呢?
调整进餐姿势
乐一:身体还要贴近小桌子,这样饭菜就不会跑到地上。
怡怡:小嘴巴要凑近盘子,这样就不会掉饭粒了。
莹莹:我吃饭的时候一只手扶盘子,一只手拿勺子。
通过讨论
孩子们知道了正确的进餐姿势,并在进餐时将姿势进行调整,一些小朋友还会主动当起小老师,提醒其他小朋友要保持正确的进餐姿势呢。
饭后送餐具
孩子们送餐具时,在老师的引导下将餐盘与汤碗分类放在餐车上,勺子统一放在一个碗里。
孩子们不推不挤,轻轻放餐具
孩子们不推不挤,轻轻放餐具
餐后整理
吃完饭,孩子们主动到盥洗室洗手,拿起小杯子漱口,用纸巾擦嘴,进行简单的餐后整理,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师有话说
好习惯能成就好人生,鼓励孩子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孩子们的尝试和努力给予肯定。为了不把食物掉在桌上和地上,孩子们通过调整坐姿、调整拿勺方法、正确送餐具等方式,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逐步掌握了自我服务的基本方法,锻炼了自理能力。
蔬菜知多少?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蔬菜是他们接触和了解健康饮食的重要一环。然而,由于现代生活的便利性,许多孩子可能对蔬菜的认识并不深入。因此,老师与家长携手,家长将家中的蔬菜带来幼儿园,帮助孩子们更深入地认识和了解蔬菜。
蔬菜推荐官
孩子们变身蔬菜推荐官,通过介绍、推荐自己喜爱的一种蔬菜,让其他同伴也能喜欢它。
我喜欢吃胡萝卜,多吃胡萝卜会对眼睛好。
这是花菜像花一样。
蔬菜拓印画
通过观察了解各种蔬菜,用蔬菜进行印画,增添了对蔬菜的新认识、新体会,同时也感受到了每一种食物都是来之不易的,都是有着丰富的营养价值。
教师有话说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蔬菜作为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食材,其形状、颜色、纹理各有不同,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通过蔬菜进行拓印,他们能够发现蔬菜的另一种美,激发了对艺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游戏活动
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老师们根据主题课程设计关于蔬菜的游戏活动《运果果》。孩子们通过游戏活动不仅得到了快乐,还收获了健康。
教师反思
张老师:“一日生活皆课程”,午餐环节,细细开展,蕴含了教育的契机,从小班幼儿进餐的三个关键问题入手,通过调查、讨论、解决一系列措施,大大激发了幼儿愉快进餐的情绪,促进了他们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自理能力的提升,满足了孩子们的生活需要,帮助他们养成了良好的进餐习惯。
张老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应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其中,3-4岁幼儿能在引导下不偏食、挑食。喜欢吃瓜果、蔬菜等新鲜食品。通过本次主题活动我们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改善幼儿挑食,减少浪费食物的行为。
编辑:张敏
初审:党象爱
复审:刘玲
终审:闫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