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知识传承和创新的基石,而教研活动则是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助力教师成长,提升教育教学质量。2024年10月22日上午,我校语文组开展课堂教学听评课活动。
研读课标 把握方向
本次活动以“践行新课标,构建新课堂”为主题,将聚焦课堂,通过观摩、评课的方式,助力我校语文教师迅速适应教学环境,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展风采 课堂来展示
一年级听评课小结
授课教师:王娇
课题《10 ai ei ui》
第一课时
本课的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复韵母ai、ei、ui和它们的四声,读准音,认清形。
2.正确拼读由ai、ei、ui组成的带调音节。了解复韵母的标调规则。能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音节词“pái duì”。
王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容量适宜。课堂以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环节以任务驱动,闯关的形式展开即任务一:发音关;任务二:声调关;任务三:拼读关;任务四:书写关。环环紧扣!把ai、ei、ui的读音、声调、两拼音节拼读及书写落到实处!教师的语言非常有亲和力,课堂氛围浓厚,效果较好!
建议:1.以读贯穿课堂。2.低年级集中注意力时间较短,应以课堂口令贯穿课堂始终。3.要有课堂小结。
授课教师:罗琪冉
课题:《 ai ei ui》第二课时
1.本课的教学目标:1.正确拼读由ai、ei、ui组成的带调三拼音节。
2.借助拼音,正确认读“萝卜、白菜”等词语,认识“白、菜”等生字。
3.正确朗读儿歌《洗手歌》。
罗老师这堂课,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有任务驱动学习:任务一:山谷回音—学会使用声调;任务二:魔法音节—在游戏中解锁拼读;任务三:寻宝小剧场—联系生活实际认字。教学环节环环紧扣!但三拼音节过得有点快,词语教学没有拼读音节,儿歌中的轻声词没及时强调,做动作读儿歌时教师要示范!
建议:1.三拼音节教学可以重温一下口诀,范读、拼读、开火车读,让三拼音教学真正落地。2.学习“白、菜、西、瓜、果”和“萝卜、白菜、鸭梨、西瓜”等字词教学是可以先拼读再生活识字。3.儿歌中的轻声词要范读、指明读、齐读落实,配上动作读儿歌教师可以先示范一下!4.课堂要有写的小练笔环节。
二年级听评课小结
授课老师:陈招裕
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课时:第一课时
《我要的是葫芦》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4课。这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简短精悍,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1.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识“葫、芦、藤、谢、啊、慢”等6个生字,在田字格中书写“棵、谢、次”3个生字。2.读好感叹句,体会种葫芦人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能借助板书介绍葫芦的生长过程。
新课开始,陈老师先出示葫芦图片,再谈话导入新课,相机出示生字词"葫芦,并借助图片介绍葫芦,指导读好轻声,指出部首相同的两个字在一起组成的词语最后的字读轻声,如"眼睛、葡萄狐狸‘’等词语。接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段落。学习生字词部分,陈老师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来帮助学生识记二类生字,比如小老师带着拼读,去掉拼音读,开火车随机指读,齐读等。识记生字时,陈老师又根据不同汉字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的识记方式,如加一加、换一换、相同结构的字归类识记、随文识字等识字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快速识记生字词。比如让学生观察生字,自己发现竖心旁的字和心字底的字通常跟心理感受有关等。
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时,陈老师主要抓住描写葫芦样子的句子让学生品读,并借助板书,让学生了解葫芦生长的样子,其中抓住关键词长满绿叶,开出小花等,让学生感受小葫芦的可爱。陈老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循循善诱,品读课文很到位,在品读中使学生明白,"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这句话是个人感受,并不是小葫芦刚开始的样子。在随文识字的过程中,对比"感谢"和"花谢"中"谢"字意思的不同,使学生明白同一个字在不同语境中意思完全不同。
在指导书写生字中,陈老师紧紧抓住生字书写一看结构二看占格三看关键笔画的书写原则,边讲解边范写,学生跟着书空,并在课本上描红临写。
以上的教学活动中可以看出,陈老师课前准备充分,对教材进行深入研读,深入了解学生的学情,教学设计新颖详细,课堂把控能力强。整个课堂思路清晰,整堂课结构完整,重难点清晰,课堂氛围活跃,教师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真正做到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善于鼓励和表扬学生,对于回答问题的同学给予了及时的肯定,也充分激发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教学方式多种多样,课堂上能够与学生积极互动,内容设置上也体现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引导,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这节课亮点很多,是一节优秀的引领示范课。
建议:朗读指导方面可以标重音,关键词指导重读,品读部分可以稍快些,低年段主要以识字为主,建议留多点时间展示学生的书写并评价。
授课老师:陈丽莹
课题:《黄山奇石》
课时:第一课时
本节课教学目标要求认识本课生字词,理解奇石、秀丽、神奇等词语,会写"南、部、些"三个生字,学习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教学中,陈老师通过小老师带读、全班齐读、开火车读、去拼音读、抽读等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生字词。在写字指导教学时,陈老师边范写边让学生书空,最后在课本上描红再临写,从而达到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书写生字的效果。整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可以看出陈老师课前准备充分,教学基本功扎实,整个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衔接十分流畅,由易到难,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建议:教师语速稍快,范写生字时建议能用彩色粉笔标出偏旁和重要笔画,有利于学生识记生字。
三年级听评课小结
授课教师:黄东菊
课题:《15.搭船的鸟》
黄老师在开课时并不急于进入课文,而是先出示本单元的单元导读罗丹的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开始,指导学生懂得从学习和生活中要学着发现“美”。导入课题“搭船的鸟”。这样巧妙导入了新课,设计独特,富有创意。
黄老师重视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生字词教学指导,在重点指导易错字“翠”的书写环节,黄老师更是放手让学生亲自观察,发现掌握生字易错部件的书写要点并范写,指导学生现场书写,及时进行师生、生生评议反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上,黄老师通过默读、感情读等形式,反复指导学生读文,让学生在读文过程中学会理解字、词、句,学会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并调动学生感官,采用对比的方法,介绍理解翠鸟的“美”,指导学生总结学法,仿照课文中翠鸟的写法,进行学法迁移,写“一只可爱的小狗”的样子,培养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建议:1.加强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将教学内容有效结合。2.带动学生参与课堂,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3.把握好课堂节奏。
授课教师:石雪萱
课题:《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石老师分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关注老屋与小动物之间的对话,体会老屋的善良和乐于助人。提问:“老屋帮助了哪些小动物?每次小动物请求帮助时,老屋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精读课文环节,石教师通过分段讲解、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特别是老屋的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品质。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促进了他们的情感体会和表达能力。
建议:1.课前做好板书设计和识字教学环节设计。2.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挖掘故事中的细节和情感因素,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体会老屋的品质和故事的深层含义。
四年级听评课小结
授课教师:牛彦花
课题:《12.盘古开天地》
牛老师通过神话故事的图片进行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课题盘古开天地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关问题。在学习生字时,利用多种认读形式结合,有效提高了朗读质量。通过梳理课文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的大致内容,明确学习方向。通过理解“混沌”“大鸡蛋”等词语,感受神话故事的特点——神奇,并引导学生继续独立学习,找出课文中神奇的地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较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牛老师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激起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整节课环环相扣,环节流畅。
建议:将第一课时重点放在整体感知上,通过学生自读画出相关神奇的句子,再独立尝试利用“竟然”归纳神奇之处。
授课教师:王婷
课题:《9.古诗三首》
王老师这节课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能够清晰地传达给学生,使他们知道要学习什么。在教学过程中,王老师采用生动有趣的多媒体引入课题,初步带领学生感悟古诗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引导学生理解诗题:题西林壁的含义,同时组织学生阅读文本,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文章内容,利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整堂课王老师耐心细致,重难点突出。
建议:讲解诗的方位时过于详细,可以简略的概括多方位这个特点,加快课堂进程。
五年级听评课小结
授课教师:李梦茹
课题:14 圆明园的毁灭 (第一课时)
李老师教学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过渡语衔接自然顺畅,体现了扎实的基本功。她能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引导学生结合图片、视频资料直观地理解文本。让学生根据图片理解“众星拱月”的意思,从而理解圆明园的布局。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并且结合图片、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的圆明园曾经的辉煌,以及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野蛮行径,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亮点:
1.教学脉络清晰,过渡自然,评价贴切。
2.课前收集图片、视频资料,并且运用恰到好处。
建议:课时内容太多,导致圆明园的“辉煌”部分渗透不够,如果加以多种形式的朗读再结合图片,效果会更好。
授课教师:李利新
课题:13 少年中国说(节选)第一课时
教学时李老师先播放习近平主席的讲话,然后让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从而明白新时代少年的责任。自然地过渡到梁启超先生提出的观点:“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思路清晰,环节紧凑。结合本单元语文要素,结合资料、抓住关键词让学生理解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的密切关系。着重学习第一自然段,通过句式练习,指导感情朗读,背诵等方式,让学生理解文本,受到思想教育。
亮点:
1.课前安排学生收集资料,并在课堂上反馈交流。
2.注意引导抓住关键字眼,在熟悉文段句式的基础上尝试背诵,既能理解文本,又学会了背诵。
建议:如果能让学生读熟第一自然段后再理解文段意思,学生会更容易理解。
“教”以潜心,“研”以致远,在新课程理念、新课标要求的背景下,我们会在教研之路上砥砺前行、大胆创新,深化课程主题意义、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为教育赋能。教无涯,研无尽,研前有准备,研中有碰撞,研后有思考,教育之花会愈发灿烂!
策划:海南职工秀英子弟学校 语文教研组
编辑:许艳艳
审核:陈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