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智慧之光 逐教育之梦——南雄市第一小学语文组外出培训纪实

创建于10-22
阅读 3156

为推进我校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质,我校于9月20-21日派出20位小语教师参加“2024明德云学堂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长沙”培训。

01 培训现场·潜心学习

此次活动,明德云特邀王崧舟、孙双金、罗才军、吴勇、简莹五位教育名师亲临授课。

首堂示范课由王崧舟教授开讲,聚焦《最中国:词的境界——<西江月>二首》,继示范课后又开展《文脉意识与古诗词扩展教学》专题讲座。

第二堂示范课由简莹老师执教《美丽的小兴安岭》。

第三堂示范课由特级教师孙双金执教《田忌赛马》,其后他就《我对语文课改的思考与建议》为主题,从语文核心素养、六个学习任务群、语文学习规律三大方面深入剖析。

第四堂示范课由特级教师罗才军执教《浪淘沙》并作《古诗与人文精神》专题讲座。


第五堂示范课由“童化作文”教学倡导者、江苏省特级教师吴勇执教《记一次游戏》,并作《新课标背景下“写作教学地图”构建》专题分享。

02 学员合影

03 学习笔记

我校《教师研修手册》是专门为教师个人职业成长和专业发展提供的指导性手册,以激励教师持续学习和成长,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

04 分享心得,学有所获

学员培训心得

顺应教育教学改革,研读好新课标是当今每位教师的首要任务,因此,教师要静下心,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提升自身素养。本次学习,教授王崧舟的课堂教学《最中国:词的境界——西江月二首》及讲座《文脉意识与古诗文拓展教学》,教授孙双金示范课《田忌赛马》和讲座《我对语文课改的思考与建议》,特级教师罗才军示范课《浪淘沙》及有关讲座《古诗与人文精神》,还有特级教师吴勇作文示范课《记一次游戏》及讲座《新课标背景下的“写作教学地图”构建》。四节示范课展示及四节专家级别的专题讲座,分别从不同层面阐述了语文教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与策略。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要紧跟教育改革步伐,把握教育动态,要用新课标理论武装自己的教学。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敢于迈出新步伐,例如,用新课标倡导下的“情境教学”进行单元情境优化,再落实到单篇课文的创设情境活动设计。今天的教育必须改革,而改革的成败在教师,教师的改变首先在于更新教育理念。明确教育教学方向,心中有灯,才不会迷失方向。(《名师引领,追光前行》叶云花)

丰富的文化底蕴意味着教师有更广泛的知识储备。在讲解课本知识时,能够进行深入挖掘。深厚的文学素养才可以旁征博引,比如讲解古诗词时,如果我们能信手拈来,列举不同朝代相似主题的诗词进行对比分析,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的色,而且,能够将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教学中,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如王崧舟老师的《最中国:词的境界——<西江月>二首》就是将宋代张晓祥和辛弃疾的《西江月》放一起学习,同样的教学任务,授予方法,学生利用这些方法去学习。王老师对于诗人的背景,当时的历史背景、文化信手拈来,随口就能熟悉地讲述,引导学生的时候,利用这些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循循善诱中,让学生明白了什么叫“境界高格为上”。再入罗才军老师展示的《浪淘沙》课例,他也是从现代到古代,从地理要诗词,课堂的每一句话无不显示着他的才华,他的文化底蕴在课堂的一字一句一言一行当中都展现着。一节课听下来,真的是文化盛宴般的享受。(杨崔如)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感悟最深的是由特级教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杭州师范大学王崧舟教授精彩开讲。授课内容是聚焦《最中国:词的境界——<西江月>二首》,王教授以撰写旅游意向书为学习情境,引领学子品读词的境界,于趣味探究中踏上一段不寻常的诗词之旅。这一课内容是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一课,涉及到的语文教学任务群定位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通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西江月·黄陵庙》两首词的整合阅读与鉴赏,感受两首词或优美、或壮美的意境,体会词人或喜悦或乐观的情感,把握其高格调的心灵境界。同时也让我充分感受到了思辨性阅读思维无处不在,王崧舟教授的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贯穿始终。在初识两位导游即辛弃疾和张孝祥的过程当中,一再地向学生启发提问,引导学生从两位导游的档案表去了解真实的二位。例如全名、字、号,所处的时代,出生地以及主要事迹等,这都体现了以史实为要据,让历史说话。特别是让学生对比两位词人即导游的档案表的异同点,这里面用质疑、辨别、比较、分析等方式也充分体现了思辨性阅读思维。(陈灵杰)

王老师从文脉贯通,文脉自觉,文脉观照三个方面深入阐述了古诗词教学要拓宽文化视野,厚植文化底蕴,拓深文化内涵,只有从三个层面来把握诗词的教学,才能把握住中华文化脉络走向。例如:《西江月》词二首为例,以诗人高格境界为文脉统领,告诉我们古诗词统整教学时并不仅限于一首词表达的意境;以《清平乐·村居》一词为例,对词中“溪”字选用的解读,追源至《桃花源记》《三忂道中》可知,溪是源头的象征,意示繁衍不息、知足常乐、天下太平,来告诉我们如何从文脉底蕴这个角度来拓展解读文本,才不至于走偏,不浮于浅表。再以《饮湖上初晴后雨》为例,探索诗中西湖之美为何要从水与女性的角度进行描写,从而明了水、女性和美相关联想的中国文化思维,告诉我们拓深文脉思维的重要性。确立古诗词教学的文化深度和广度,为培养有根的中国人提供文化土壤。这些丰富的诗词文脉案例不仅让我们饱览诗词盛宴,也为我们以后开展古诗词教学提供了新观点、新路径。(《为信仰而来,探寻语文之道》欧学青)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王崧舟老师的《最中国:词的境界——<西江月>二首》。听完王崧舟老师的课,犹如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 王老师的课堂,是诗意的海洋。他用如诗般的语言,引领学生穿梭在文学的世界里,每一个词语、每一句话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灵动而鲜活。在他的引导下,那些看似平常的文字组合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让人沉醉其中,无法自拔。他的教学方法独具匠心。王老师善于激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巧妙的问题设计,让学生们在积极的思维碰撞中领悟知识的真谛。他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见解,鼓励他们勇敢地表达自己,课堂氛围民主而和谐。 王崧舟老师的课更是一场情感的盛宴。他能深入挖掘文本中的情感脉络,以情动人,让学生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人性的美好和温暖。无论是深沉的家国情怀,还是细腻的人间真情,都在他的课堂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余彦萱)

今后,我校将持续开展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通过参与专业研讨会,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鼓励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学习、反思和创新,不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我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创造更优质的学习环境。

阅读 315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