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学习场】丝瓜探索记

中二班
创建于10-22
阅读 25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缘起

      中午饭后散步活动时,只听见孩子们说:“老师,快看架子上的丝瓜有绿的,有棕色的,它们颜色不一样了!”

     “它们颜色变了,是因为有的丝瓜老了,绿的是能吃的,还嫩的。”

     “对的,我奶奶给我烧过丝瓜汤,就是用的这种绿色的丝瓜,奶奶说了还不能太粗,粗粗的,长长的丝瓜就老了,不好吃了!”

     “可是,都是绿色的,怎么就老了呢?你奶奶肯定骗你的!”

     “不对,就是老了!我奶奶不会骗我的”

     “那绿色的长长的、胖胖的丝瓜到底是不是老丝瓜呢?两种丝瓜有什么异同呢”?

带着这样的问题,孩子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你一言我一语激烈地讨论着,我们的丝瓜之旅就此开始……

攀援植物

观察丝瓜时,孩子们发现丝瓜不仅有长在瓜棚上的,长在长龙上的,还有一些挂在了瓜棚下面的绳子上。

小宇:这个底下就是丝瓜的根,里面很深的。

艾米:我知道,但怎么都长在棚子上,或者挂在绳子上的呢?

诺诺:因为它没有大树干。

一依:因为它有太多的叶子。

大宝:是不是因为它的枝枝太软了。

通过老师现场教授、孩子们的再次观察和多媒体视频的介入,孩子们发现丝瓜原来是一种攀援植物,它的藤蔓生长比较粗糙,上面还带着一些绒毛。

艾米:幼儿园花园里的葫芦,葫芦的花是白色的。

宸宸:我爷爷说还有大西瓜。

铭铭:姐姐跟我说还有爬山虎,他们有的爬在屋顶上。

言言:还有红薯,我可喜欢吃啦!

于是鼓励孩子们在幼儿园寻找攀援性植物!

幼儿将自己在幼儿园统计到的攀援植物进行了记录表征。

在统计完幼儿园的攀援植物后,我们通过视频科普,了解了什么是“攀援植物”,即能缠绕或依靠附属器官攀附他物向上生长的植物。茎细长不能直立,须攀附支撑物向上生长的植物。

在此基础上,和孩子们了解了攀援植物的四种分类方式,即缠绕型攀缘植物、卷须型攀缘植物、吸附型攀援植物和下垂型攀援植物,并进行了二次统计。

在寻找、统计的过程中我们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

采摘“丝瓜”

孩子们总是忍不住问“老师,什么时候可以摘丝瓜呀?”

“你们觉得丝瓜什么时候摘合适?”

小宝:长的大大、长长就可以摘。

孝语:是不是胖胖的就可以摘?

宸宸:已经胖胖的长长的了,我们在现在就去摘吧,我会摘。

小宇:我会摘,我力气大。

66:那高的怎么办?

小宇:让老师抱着我们。

宸宸:我可以爬梯子。

于是鼓励孩子们将自己想到的办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安然:我要跟我的好朋友一起跳起来拽。

小宇:我胆子大,我要爬梯子摘。

孝语:可以用绳子绑在丝瓜上,把它拽下来!

诺诺:可以用棍子把他敲下来。

艾米:我们还可以一起合作把它摇下来。

采摘活动正式开始前,我们鼓励孩子们采用自己选择的工具进行劳作,在采摘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实际验证自己的想法!

03:52

在采摘丝瓜活动中,教师选择尊重幼儿,支持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做事,幼儿在自发生成的活动中了解到采摘丝瓜可以利用身边的资源,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自由结伴开展活动,鼓励幼儿尝试有一定难度的活动,让他们感受经过努力获得的成就感!

“老丝瓜”与“嫩丝瓜”?

听着孩子们小脑袋里的一个个问题,于是发放调查表,了解老丝瓜与嫩丝瓜的不同与作用。

诺诺:他们颜色不同,老丝瓜是棕色的;嫩丝瓜是绿色的。

小宇:对,他们长度也不一样!

言言:摸起来也不同,老丝瓜滑滑的;嫩丝瓜糙糙的。

想想:味道也不同,老丝瓜有木头味,嫩丝瓜有青草的味道。

言言:老丝瓜有黑色小点点;嫩丝瓜有黑色的斑点。

铭铭:声音也不同哦,摇一摇,老丝瓜里有“沙沙沙”的声音,嫩丝瓜没有声音。

孩子们以不同形式,对两种不同生长状态的丝瓜进行了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与不同;

看:丝瓜表面有长长的竖条纹,黄瓜是小疙瘩;

闻:丝瓜闻起来怪怪的味道 ,黄瓜闻起来有种淡淡的清香

捏:丝瓜捏起来比黄瓜软一些

摸: 黄瓜上边有刺,丝瓜没有刺;

尝:丝瓜不能直接生吃,但是黄瓜可以;

外面的部分都调查完啦,一起进入丝瓜内部瞧一瞧吧。

言言小朋友第一个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

铭铭:真硬啊!我剥不动!敲一敲!看,皮掉下来了!

言言:还有黑黑的东西,是什么?

铭铭:哦,是西瓜籽?不对不对!是丝瓜籽!哈哈哈哈……

孩子们一边聊着一边快乐地剥着!

小宇:我知道这个东西,它是丝瓜络,它可以拿来洗碗用的。

66:这个可以吸水的,你瞧。

将丝瓜络放进了水里,挤了一下,哇!还真的吸水的,吸水能力还很强呢!

通过借助多感官的方式对丝瓜进行探究,因为想了解老丝瓜和嫩丝瓜的不同特征,孩子们从外型、表皮、丝瓜籽、丝瓜络每一个部位都做了大量的观察、对比和探究。

诗歌《丝瓜》

00:46

科学实验《谁轻谁重》

孩子们用天平,将老丝瓜、嫩丝瓜和丝瓜络放在一起进行称重实验,比一比谁最轻、谁最重。

艺术创作《百变丝瓜络》

孩子们望着自己的“解剖”成果,大家一致建议留下丝瓜络和丝瓜籽,于是,一个个小问号又产生了。这些长长的、七歪八歪的丝瓜络该怎么处理呢?

豆豆:这个丝瓜络像恐龙的身体!

彤彤:哎,我的像条鱼,这是鱼尾巴!

萌萌:我的像花瓶,可以站起来!

于是许多颇具创意的小玩意儿纷纷在孩子们的手中诞生了。

筛选丝瓜籽

孩子们又把目光注视到那一堆混杂着皮屑的丝瓜籽上,有孩子提议丝瓜籽是一个个小生命,可以发芽、种植的,于是大伙儿赞同他的意见,决定对这一堆丝瓜籽做第二次清理。这是一项非常考验耐心和毅力的活儿,在大家的互相监督下,终于让丝瓜籽变得干净了。

可是,在处理丝瓜籽时,大家发现丝瓜籽有的看起来饱饱的,有的是瘪瘪的,这些丝瓜籽都是有用的种子吗?大家争论起来,于是,一场丝瓜籽的实验活动又悄悄开始了,敬请期待吧……

写在最后

这是属于孩子们的活动,这是发生在孩子生活中的课程故事,在探究活动中,孩子们的喜怒哀乐都写在他们的脸上,在孩子们的畅所欲言中,大家相互倾听、相互感悟着……

  孩子们可以在种植园中触摸到丝瓜,可以看到它们的外形、颜色、大小,可以闻见香味,可以触摸感受触感。让儿童生活中的触觉、视觉、听觉以及嗅觉等要素集合,感官带来的体验,让植物不再单纯是教师口中描述的样子,静态的知识变成了动态,平面的事物变得立体丰满,贫乏的记忆库变得丰富多样,最后这些都变成属于儿童自己的经验,儿童用之来构筑未来的生活世界。

  通过本次丝瓜之旅,孩子们能在游戏中潜移默化的渗透更多的知识,这场旅行将持续进行,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阅读 25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