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
温和飒爽,
在最美的秋天,
赴一场诗意的教研之约。
为深入推进情境教育,落实新课标,聚焦核心素养,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指导大家在教学中以境导学真情交融,让情感伴随儿童认知活动,入境悟情,探学深思,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情境创设中给学生宽阔的思维空间,开发学生潜在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10月17日和10月22日上午,苦水镇小数发展中心举行了“落实情境教育,聚焦核心素养”的教学研讨活动。
教师展风采 课堂绽光芒
卢亚男老师执教的是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一课中的解决问题。卢老师从教室内扫地学生数和擦桌椅学生数这一情景入手,引导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在操作活动中获得“倍”概念的直观体验。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倍”和“几个几”之间的联系,建立“倍”的概念。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其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形象化。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帮助学生建构“倍”的模型,清晰地理解“倍”的内涵,凸显模型的应用价值,发展学生的模型意识。
王迎春老师展示的是四年级数学课《积的变化规律》,王老师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进行教学,体验探索和发现简单数学规律的一般过程,获得一些从个别现象出发归纳出一般结论的经验,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情境,培养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增强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实现了温故引路,启发探新的效果。
王新芸老师执教的是四年级上册思维拓展课《格子乘法—铺地锦》。课前王老师大量查阅了“格子乘法”的资料,让学生了解格子乘法的由来,并提出问题,“你对这种算法有什么疑惑?”学生畅所欲言,急切地说出想要了解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是来自于学生的“真问题”,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生的求知欲被激起,“善思”能力得到提升,从而推动课堂教学。通过精心设计的课件,步步引领学生去发现“格子乘法”的算法和算理。并了解古人的其他算法,了解“格子乘法”所承载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杨先燕执教的是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杨老师让学生经历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学会了用字母表示一个量和数量关系,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简洁性,杨老师帮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确定”到“可变”,讲解详细。整个教学过程,从具体、确定的数到未知、不确定的数,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课堂练习设计有梯度,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跃跃欲试,课堂气氛活跃。
课毕评教学 教研同提升
足履实地,行一段求索路;群行致远,捻一缕教研香。课后,四位执教老师依次阐述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并进行了教学反思。之后,听课教师对四位老师的展示课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评课。老师们各抒己见,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效果的呈现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和分析。大家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既肯定了授课教师的优点和亮点,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总结促提升 潜心再出发
最后,小数发展中心主任苗校长对四位老师课堂教学中情景设计、语言表达、组织学生活动等方面给予了肯定和表扬,同时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苗校长指出:教师要深挖教材,找到学生的知识的生长点,课堂中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一堂好课的标准是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性的。教师要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更要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教”以潜心,“研”以致远,在新课程理念、新课标要求的背景下,我们会在教研之路上砥砺前行、大胆创新,深化课程主题意义、落实数学核心素养,为教育赋能。教无涯,研无尽,研前有准备,研中有碰撞,研后有思考,教育之花会愈发灿烂!
撰稿:董 翠
审核:苗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