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

I think. 7
创建于10-22
阅读 26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聚焦基层防风险,夯实基础强能力,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提出一系列改革举措和制度安排。《意见》是党中央对新时代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顶层设计,对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切实增强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充分认识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齐心协力持续抓好学习贯彻落实《意见》这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举旗定向,亲自擘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就应急管理和基层治理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回首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强化基层应急基础和力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要求“增强乡镇(街道)应急管理能力”,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安排“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居安思危一以贯之,固本强基久久为功。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基层治理,深刻指出“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强调“维护公共安全体系,要从最基础的地方做起”,“要把基层一线作为公共安全的主战场”。此次《意见》聚焦贯彻落实,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是:“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是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固本之策,是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如此突出、如此强调,既是总结探索经验、剖析问题教训的实践之得,也是筑牢安全底板、守牢安全底线的必由之路。基层是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是各种矛盾和问题的集聚地。纵观各国治理实践,如果社会治理跟不上经济发展步伐,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不仅经济发展难以为继,整个社会也可能陷入动荡。就应急管理而言,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最终效果如何,要靠基层的正确理解和坚决执行。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风雨”来袭时,要看基层的科学应对和有效处置。可以说,基层是化险为夷的关键环节,是应急处突的第一现场,是预防管控的“最先一公里”。只要基层一线认识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保障到位,各种隐患问题就一定能发现得早、处置得快、解决得好。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党的建设、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基层应急管理百花齐放、气象一新。必须清醒看到,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人民群众安全需求更趋强烈、更加多元,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如果防范不及时、应对不到位,一旦风险传导、叠加、演变、升级,就会让小隐患诱发大事故、小管涌变成大塌方,进而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就是“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习近平总书记教导我们,社会治理的最好办法,就是将矛盾消解于未然,将风险化解于无形。此次《意见》出台,正当其时,恰逢其势。各地区各部门要心怀“国之大者”,提高“政治三力”,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统筹谋划、因地制宜推动《意见》各项举措落地见效,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切实把基层的事解决好,把群众身边问题解决好,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努力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阅读 26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