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生,实现中华美学精神的现代价值

用户2183285
创建于10-22
阅读 26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近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1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强调,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日益频繁,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其独特的美学精神,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挖掘内涵,传承中华美学精神的精髓中华美学精神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和艺术魅力。从孔子的“文质彬彬”到老子的“大象无形”,再到庄子的“逍遥游”,无不体现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心灵自由和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学观念。在新时代条件下,我们要深入研究这些经典著作,从中汲取营养,提炼出适应现代社会的价值理念。提倡简约生活方式,反对过度消费和铺张浪费,这既是对古代“节用裕民”思想的继承,也符合当下环保节能的社会风尚。

      创新发展,赋予中华美学精神以时代气息传承并不等于照搬,而是要在理解基础上的再创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艺术、虚拟现实等新型媒介为中华美学精神的表达提供了广阔空间。故宫博物院推出的“数字故宫”项目,不仅可以让人们足不出户就欣赏到珍贵文物,还能通过互动体验,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意趣,极大地增强了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此外,国潮设计、汉服复兴等现象,也表明年轻一代正在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和演绎中华美学,使其呈现出更加鲜活、时尚的面貌。

       教育普及,培育传承中华美学精神的人才队伍人才培养是传承中华美学精神的根本保障。在学校教育中,应当增加关于中国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内容的教学比重,让学生从小就接触并熟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自信心。还可以开设专门的美学课程,邀请知名学者、艺术家进校园讲学,激发学生对中华美学的兴趣。在家庭教育和社会生活中,父母长辈应以身作则,通过日常生活的小事传递美的理念和习惯,如赏花品茗、书法绘画、戏曲表演等,让孩子从小就在美的熏陶下健康成长。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美学精神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理论研究、艺术创作、文化传播等多个环节。我们既要坚守根本,保持文化自信;又要开放包容,吸纳外来精华,使中华文化始终处于动态发展之中,不断丰富人类文明宝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让我们携手共进,在这条充满希望与挑战的路上砥砺前行。

阅读 26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