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众多经济强镇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丰富的资源禀赋以及活跃的市场经济活力,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基层治理体系中长期存在的“小马拉大车”现象愈发凸显,即在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治理需求和快速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时,基层政府及工作人员承受的压力与日俱增,原有的体制机制已难以适应当下的发展节奏。因此,迫切需要通过扩权赋能、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等措施,破解这一难题,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职权不对称:经济强镇虽然经济实力雄厚,但相应的决策权和资源配置权相对有限,造成“有权无力”的尴尬局面。
机构臃肿,职能重叠:部分基层单位存在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能分工不明晰的情况,导致行政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
人员编制紧张,工作负荷重:“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人员面临多重任务叠加,工作强度大,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
创新思路与对策
1. 扩权赋能:适度扩大经济强镇的行政自主权,包括但不限于财政预算、土地规划、项目审批等关键领域的决策权,以增强其自我发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优化机构设置:遵循精简高效原则,合并同类项,削减非必要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能定位,避免职责交叉和重复建设,提升行政效率。
3. 职能再配置:重新评估和调整现有职能分布,重点向民生服务、市场监管、环境保护等领域倾斜,确保资源投入与社会发展需求相匹配。
4. 数字赋能: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实现政务公开透明、服务便捷高效的目标,减轻人力成本,提升治理智能化水平。
5. 人才战略:加大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力度,提升其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同时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吸引外部优质人才加入,为基层注入新鲜血液。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推动经济强镇扩权赋能,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不仅是破解“小马拉大车”问题的关键之举,更是深化基层治理体制改革、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必然选择。唯有不断改革创新,方能激发出基层治理的新活力,助力经济强镇乃至整个国家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