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理的“速度”单位

蝴蝶结
创建于2024-10-21
阅读 66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速度其实在三年级就开始接触,但在四上第四单元常见的“数量关系”才开始接触速度的复合单位,孩子们的预习不出意外地发现了这个“长”得很奇怪的“单位”,为什么这么奇怪?

       学生在刚学完速度概念的时候,其实“默认”的速度单位就是长度单位。那怎样才能自然而然地想到速度单位不能只用路程单位表示,还与时间有关系,从而建立起复合单位的意识。

       课堂通过设计题组的方式,首先来巩固速度的概念,由此通过对比,答案都为8千米,这样就产生了“冲突”。孩子们说这样会造成错觉,刘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和飞船速度一样快,所以都用千米做单位就不合理。这样速度的单位就产生了必要性,它既需要和路程有关还要和时间有关,也就是速度为复合单位是有道理的。

       复合单位中间的斜线是什么意思呢?又有什么道理吗?

‍       速度单位中的“/”其实除了把两个单位分开的作用,还相当于“➗”的作用。可见,写速度单位的时候,会把路程单位写在“/”前,时间单位写在“/”后。从速度单位中就能看出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路程➗时间=速度。

        速度单位还有吗?

‍       学生能够感知还有不同的速度单位,因为速度单位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复合产生,所以学生会说到有千米/分,米/时等。并分别说说这些速度单位可以表达什么的速度,让孩子们结合生活对应感知。

      速度的单位这么特别,那回过头来看看“单价=总价➗数量”这个数量关系中单价的单位是不是也可以用复合单位表达呢?孩子们突然想起超市里就看到过单价的复合单位。今天我们的作业就去寻找生活中的复合单位,并讲讲这个复合单位的道理吧!

来看看孩子们的视频作业吧!

05:36
00:27
00:15
00:49
阅读 66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