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敬老之风 促社会文明——22保育主题班会

22保育皮悦尔
创建于10-21
阅读 30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树敬老之风,促社会文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尊老敬老不仅是个人品德的体现,更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因此,2024年10月22日,22保育班开展了“树敬老之风,促社会文明”主题班会。

本次班会主持人:刘智颖

节日起源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星,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

民间习俗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

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

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神话传说

桓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朱萸叶,一蛊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桓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

著名诗词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敬老爱老,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关心老年人的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图片:皮悦尔

文字:皮悦尔

编辑:皮悦尔

审核:郑卫华

阅读 30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