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进一步加强对高效课堂的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开创教育教学新局面,2024年10月15日下午、18日上午,海口市琼山第三小学举行了六年级数学组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本次“同课异构”研究的内容是六年级上册《表面涂色的正方体》,分别符珍珍、丁小美、吴丽卿和周亚专四位老师执教。老师们以深度学习理念为指导,注重落实数学核心素养,旨在培养学生用数学思维、数学思想、数学观念和方法解决问题,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中演绎精彩。
符珍珍老师以表面涂色的正方体学具为载体,在学生已有长方体和正方体认知的基础上,用实践操作进行探究,帮助学生建立具象思维,实现从表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跨越。
首先,他引导学生将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棱长2等分,探索分成小正方体总个数,各面涂色情况,分别在大正方体的什么位置,然后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棱长3等分,通过找一找、数一数、算一算等方法,逐步体悟27个小正方体的分类以及几面涂色的位置关系。
让学生明确3面涂色在顶点、2面涂色在棱中间、1面涂色在面中间的规律,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具象思维。进一步提出4等分、5等分棱长,让学生不操作直接根据已有的经验,说一说、算一算,实现本节课的目标,再追问0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引出如果n等分棱长,怎样表示几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将知识抽象升华。
最后变式练习涂色的长方体切开后几面涂色及个数,在理解中建构数学模型,发展数学思维。整节课以问题引领,体现数学好玩、有趣的特点,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之趣,从而真正喜欢数学。
丁小美老师这节课是将一个表面涂色大正方体的棱进行2等分、3等分、4等分、5等分……切成分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正方体的特征等相关知识,借助已有的学习经验,在观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中,把握问题的共性,从而发现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与大正方体顶点、棱、面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吴丽卿老师在执教《表面涂色的正方形》时,引领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学生们在经历了观察、猜想等,获得很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总结出规律,这样的过程不仅能使学生认识到规律本质,也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抽象概括水平。另外,在学生汇报时,老师每次都能够及时板书,做到数形结合,思维可视化。每一次学生回答问题之后,老师都能够及时进行评价,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
周亚专老师直接从“平均分成10份”入手,课件演示把大正方体表面涂色,分割成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引导学生根据涂色的情况把小正方体分为四类:三面涂色的、两面涂色的、一面涂色的和没有涂色的,然后在数一数每种正方体的个数时,让学生体会寻找规律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当遇到复杂问题时,可以尽可能地简单化,由简入繁。接着借助2阶3阶4阶魔方模型,分小组合作,先探究三面涂色正方体的特征,找出与顶点的关系,再研究2面涂色、1面涂色的正方体与棱长、面的关系,最后猜想没有涂色正方体的规律,通过课件动画验证结论。分类研究更有利于学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
“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
“同课异构”的精彩课堂展示使每一位教师开阔了教学视野,进一步提升了深度学习的理念。淡能致远,历久弥香。认认真真教数学,踏踏实实做好数学人,我们慎思笃行,不断成长!
图:丁小美、符珍珍
文:陈少桃
初审:庄秀娟
复审:武金艳
终审:云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