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娃晒秋🍂
康博大地幼儿园中三班班本课程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秋天是一场快乐的狂欢,是农民伯伯最喜欢的丰收季节,在这个季节里,粮食成熟,果蔬收获,这些大自然的馈赠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育资源。
班里有很多孩子的老家虽然在农村,但是生长在城市的孩子们生活体验却很少 ,为给孩子提供探究秋收,体验生活提供机会,我们开展了一场晒秋活动。让孩子在劳动中体会丰收,在劳动中感受快乐与成长。带领孩子们探寻秋天,感受秋天,体验秋收冬藏的童趣。
初遇晒秋
讨论:什么是晒秋?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秋季丰收后,农民们会把吃不完的农作物储存起来。在储存之前,他们会晒一晒农作物,让农作物的水分变少。没有水分,农作物就不容易坏了,可以储存得更久。像这样晾晒秋天农作物的过程,被称作"晒秋"。
“晒秋”大调查
晒秋可以晒些什么呢?要怎么晒呢?孩子回家和爸爸妈妈通过一起讨论、调查,发现可以用来晒秋的作物有很多,并用绘画和文字的形式记录了下来。
晒秋准备
1、投票:"晒秋"晒什么?
我们还预设了语言活动《我们晒什么?》。经过老师和小朋友们的集体谈话、讨论、投票等形式,选择了一些小朋们喜欢的的瓜果、蔬菜:有金灿灿的玉米、软糯的红薯、酸甜的橘子、红红的苹果、甜甜的葡萄……将秋天的专属味道保存起来。
2、语言:如何选择工具?
绘画:我知道的晒秋工具
那"晒秋"需要用到什么工具呢?让我们一起收集吧!他们用表征方式记录自己知道的可用于晒秋的工具,在这个过程中也认识到了更多生活中不太常见的物品及它的用处。
晒秋
晒秋初尝试❤️
晒秋开始啦!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灵活运用劳动经验,还自发组队,分组分工,各项工作热闹而 序地进行着。
教师小结
在"遇见晒秋"的课程实施中,我们遵循《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倡的通过亲近自然和实际操作来学习的原则,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晒秋的意义,不仅培养了孩子们对秋天收获的认识,而且激发了他们对农俗文化的兴趣。这一过程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学习,增强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探究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