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垫子大大乐趣》

——人和街道中心幼儿园一分园中一班自主游戏观察记录

不纹不汶
创建于10-20
阅读 40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观察时间:10月14—18号

‍观察对象:中一班幼儿

‍观察地点:操场垫子区域

1.游戏背景

《3—6岁儿童学习与指南》中指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但在实践中,真正开展有目的地游戏化很少,为了充分把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我们的孩子会是怎么样的呢?垫子在幼儿园无处不在,如何能把垫子在游戏中玩出大乐趣,我和孩子们进行了探索和学习。

游戏实录  ——初次尝试

垫子在幼儿园的应用比较广泛,幼儿可以在上面爬、跳、滚等,因为它材质软,能在很多活动里充当重要的作用。但在孩子们眼中垫子只是身下或脚下起保护作用的物品,起初他们并没有把垫子当玩具,当看到大班的孩子在玩,他们便有了想玩的冲动,当看到眼前有很多垫子时他们就格外的兴奋,但第一反应就是先给自己抢一块。

‍但抢到手之后,他们只是把垫子平铺放到草坪上,脱掉鞋子,在垫子上跳来跳去,你追我跑。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两个小朋友相撞或者是一个小朋友跳在另一个小朋友身上。

‍于是我带领我们班小朋友认认真真的观察了一次大班的小朋友是怎么利用垫子进行搭建玩耍的,借鉴她们的玩法,回到班级里我们进行了讨论总结。

思源:我看见有一个小朋友把垫子做成了房顶,他就是把垫子一折,垫子就立起来了。

‍杜金晔:我看见有一个小朋友在搭的房子里铺了垫子。

‍瑶瑶:我看见就是有许多小朋友她们把垫子立起来了,都拼在一块。

2.实践

依据观察和讨论得到的经验,多数孩子用垫子做了房顶或房子。盛翊说:“谁来和我一起搭一个房子啊” 把垫子立起来,我们围在一块。孩子们坐在那说说笑笑,一开始并没有跟上盛翊的行动。传琦拿起手中的垫子,并没有说话,加入了搭房子工程中。

随着传琦的加入,更多的小朋友拿来自己的垫子,立起来拼成了围合的一个形状。

遇到了新问题:有风的阻力,垫子总是被刮倒,根本立不起来怎么办?

‍思源:”别放弃,加油!”

00:22

沛森:“我有办法了,我们抓着垫子的两个角,你们都来抓,这样就不会倒了。”

‍小朋友们都采纳了沛森的办法。

在几个小朋友的共同努力下,房子搭建逐渐有了雏形。

在幼儿搭建房子的活动中,从科学领域可以进行以下分析:

‍1.空间感知‍

‍幼儿在搭建过程中,需要考虑垫子的形状、大小以及如何组合垫子来构建不同的空间结构。这有助于他们发展对空间方位—前后的感知,理解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例如,他们将垫子立着首尾拼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房子,从而认识到立体图形。

‍2.材料方面

‍材料感知 垫子作为一种常见的材料,幼儿可以通过触摸、摆弄等方式感知其质地、柔软度、弹性等特性。他们会发现垫子可以折叠、弯曲,具有一定的柔韧性,这有助于他们了解不同材料的特点和用途。

3.探索材料的用途

‍幼儿在搭建过程中会尝试用垫子来创造各种不同的物体,如房子、帐篷、隧道等。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让他们了解到材料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和利用,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游戏结束后,我先组织孩子们分享了今天的房子搭建玩法,表扬小朋友们不只是脱了鞋在垫子上蹦蹦跳跳,而是有了新的玩法。还播放了一段游戏视频。为了扩展更多幼儿的经验,我提出问题“下次你们还想怎么玩,有什么新想法。”让幼儿进行讨论。

‍朵朵:“我想用垫子做一个隧道,就是把垫子拼成长长的一条。”

指导策略

幼儿游戏的不更新,可能是垫子投放的形式比较单一,幼儿对垫子玩法的思考,受已有生活经验的影响,他们想出来的玩法都是原有生活中常见的。当幼儿有了初步的游戏突破时,教师要及时的肯定鼓励幼儿,对幼儿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启发幼儿说一说除了爬玩搭建房子的游戏,垫子还可以怎么玩?激活幼儿的生话经验,拓展思路。

教师反思

幼儿从垫子上获得游戏的快乐感并不是从垫子本身获得,而是来从自发的游戏中。垫子方方正正的一块,其可塑性较低,在平常虽然接触得比较多,但是多数思维定式,会用来当做跳板,而非搭建游戏材料。所以幼儿在玩垫子的时候,并不会有其他别的想法,教师怎么投放的,他们也就这样玩。通过引导和启发,从游戏中可以发现整个拼搭材料也比之前多样了,孩子们在主动寻求更多的玩法。每个游戏里的人也比之前多了,不再是自己拿一块在那玩。

二次观察

当我们再次来到垫子的区域,发现几个小朋友搬来垫子,先把垫子平铺在地下。一块一块拼接在一起,形成隧道的路,然后朵朵和佳柠搬来一个垫子,打算立在路的两边,但是垫子直直的站立 并不会站立很长的时间,垫子一直倒一直倒,朵朵和佳柠又搬来了攀爬梯,打算让垫子靠在梯子上,结果并不是很理想,还是一直倒。

00:23

瑶瑶和亚宁在垫子的另一侧,她们放弃了拿攀爬架立住垫子,而是把长方形垫子对折,形成三角形立在了地面上。

‍萱萱:“撑开”

‍一个小朋友的力量太小。不足以把垫子撑起来,瑶瑶向小朋友发出了求助“谁帮我从那边撑啊”

‍萱萱赶紧跑了过来,三个小朋友一点一点把三角形的垫子拼接到了一起。佳柠和朵朵学到了瑶瑶的方法,把立起来的三角形垫子另一边也拼接上了。

00:37
00:29

亚宁拿起一个垫子,瑶瑶“这个是折不了的” 亚宁把垫子拿开了, 她们发现中间有一条缝隙的垫子是可以折叠的,而中间没有缝隙的垫子不能用来折叠。搭建的越来越熟练,两个小朋友就能把垫子立成三角形,速度提上来了,隧道很快搭好了。

00:11

在幼儿用垫子搭建隧道的活动中,从社会领域可以进行以下分析:

‍1.团队合作

‍ 搭建隧道需要多个幼儿共同参与。她们一起商量如何摆放垫子、确定隧道的形状和大小等。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学会与同伴合作,共同为实现一个目标而努力。例如,瑶瑶负责搬运垫子,亚宁和米果负责摆放垫子,大家分工明确,相互配合,体验到团队合作的力量。

‍2.沟通与协商

‍在搭建过程中,幼儿会与同伴进行沟通和协商。他们可能会就垫子的摆放位置、平衡程度、隧道的长度等问题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通过沟通和协商,幼儿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见,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比如,当出现不同意见时,幼儿需要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考虑他人的感受,共同寻找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3.社会交往

分享与互助

‍当瑶瑶垫子不够用时,其他幼儿会主动把自己的垫子借给她,或者一起想办法寻找更多的垫子。这种分享和互助的行为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遵守规则

在搭建隧道的过程中,幼儿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比如,要轮流使用垫子、不能争抢垫子等。通过遵守规则,幼儿学会自我约束,提高自己的规则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如果有幼儿违反规则,其他幼儿可以提醒他,共同维护活动的秩序。例如,搭建过程中,孔好没有和小朋友打招呼,就把垫子拿走了,小朋友提醒她以后,孔好知道了,就把垫子放下了。

指导策略

幼儿在观察垫子的形状之后,开始迁移生活的经验,并开拓了思路。例如:瑶瑶和亚宁一开始尝试着把垫子靠在攀爬梯上从而上垫子站立起来,发现失败以后,并没有放弃,而是尝试了新的方法—把垫子折叠成三角形状立在轨道两边,发现这个方法可行,特别兴奋。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表扬创新的孩子们,鼓励不敢尝试的孩子们,可以使得越来越多的幼儿参与到游戏中来。

教师反思

当幼儿的游戏经验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先不去指导,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去观察。在幼儿讨论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会产生游戏的新点子,例如瑶瑶、亚宁会把垫子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摆。从而出现了折叠、平铺、连接等不同的摆放形式,游戏的程度也更进了一步,幼儿对垫子的兴趣也变大了许多。

三次观察

想一想,关于垫子的取放与收纳

游戏结束之后,关于垫子的收纳小朋友们七嘴八舌的展开了讨论:“这么多垫子,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收完啊”“老师我们个头小,一个一个摞的那么高,我们根本够不到啊”

米果:“一个人拉一块垫子也太累了吧”孔维好接着说:“我们可以抬呀”之后孩子们从刚开始一个人费力的拖拽到后来可以两人合作抬。

垫子摞的太高了,拿垫子的时候够不到怎么办,孔维好和米果两个人合力搬来了攀爬梯,好好站在梯子上面,先拽出来垫子的一个角,利用惯性轻轻松松把垫子拽了下来。

00:23

教师反思

当好好发现在取放垫子时因为身高和力量的原因很费劲时,在自己多次的尝试下寻求到了办法,从刚开始一个人的拖拽,到后来两个人的合作,再到利用攀爬梯让自己站的更高。她们按照自己的节奏掌握了垫子在取放收纳过程中的技巧。

 

游戏表征

经过几次游戏后孩子们已经形成了反思的习惯,用自己的画笔记录精彩瞬间,用稚嫩的语言描述对游戏的想法和对今后游戏的畅想,用好奇的目光欣赏别人的游戏。我也将对她们进行更深入的引导,挖掘更多有趣玩法。

在幼儿游戏表征中,从艺术领域可以进行以下分析:

‍1.线条与形状

‍幼儿在绘画中使用的线条和形状通常比较简单直接,但却充满了童真和趣味。他们可能会用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基本形状来构建物体,或者用弯曲的线条来表现动态。

 比如,画垫子平铺时,会用长方形代表。画垫子折叠时,会用简单的三角形代表。表征房子时,会画成多个简单的长方形拼在一块。表征帐篷时,会用多个简单的三角形拼在一起。这些简单的线条和形状组合,展现了幼儿对事物的独特认知和表现方式。

思考总结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她们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一张普普通通的垫子能够成为她们手中百变的玩具,坐在垫子上翻滚垫子、抛接垫子、抬垫子、连接垫子等,只有成人想不到的,没有孩子做不到的。一张张小垫子能够发展幼儿的探究能力、空间感知能力、协作能力及形成自我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品质。

编辑:赵静文

‍审核:谢倩倩

‍单位:人和街道中心幼儿园一分园

阅读 40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