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硬骨头”—西医附院内分泌代谢科骨质疏松日义诊

西医一附院内分泌科丁莉
创建于10-20
阅读 23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24年10月20日是第26个世界骨质疏松日。今年世界骨质疏松日的中国主题为“管体重、强骨骼”,倡议社会各界在疾病日之际共同传播科学管理体重、强健骨骼的理念,以预防骨质疏松症和脆性骨折的发生。

骨质疏松是一种代谢性骨病。它的发病与年龄息息相关,已经成为影响中老年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2016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为36%,也就是说平均每10人中就有将近4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其中男性发病率为23%,女性发病率为49%。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低体重和过度肥胖都会对骨骼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人体在健康体重或体重适度增加时,体重与骨密度呈正相关,但体内脂肪含量过高时会导致骨转换失衡,使成骨细胞活性减低,破骨细胞活性增加,从而导致骨丢失加快,增加骨质疏松风险。尤其腹型肥胖人群,腹部脂肪量的增加与骨密度呈负相关。此外,超重、肥胖人群由于行动灵活性受限,在骨质疏松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跌倒,导致骨折风险明显增加。

内分泌代谢病科专家向群众普及骨质疏松相关知识,在现场为患者答疑解惑。

按照人体生长规律,骨密度峰值在35岁-45岁,此时骨头中的含钙量最高。35岁以后,人体中钙流失速度越来越快,骨密度逐年下降。充足的钙摄入对获得理想骨峰值、减缓骨丢失、改善骨矿化和维护骨骼健康有益。2013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成人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800mg(元素钙),50岁及以上人群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1000mg-1200mg。尽可能通过饮食摄入充足的钙,当饮食中钙摄入不足时,再给予钙剂补充。

一旦发生骨质疏松后仅靠补钙是完全不够的,还需配合药物治疗。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按作用机制可分为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其他机制类药物及传统中药等,使用的话需要咨询医生。

本次义诊活动的开展,也是以“世界骨质疏松日”的节点契机,进一步提高为民服务的意识,优化健康服务质量,加强健康和医学知识的宣传普及。希望通过此次义诊切实把健康和更多惠民活动送到群众身边,提高群众医疗满意度、幸福度。

阅读 23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