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丹桂花开,硕果累累,我们在10月13日至22日来到美丽的鹰城——平顶山参加万名优秀中青年教师培训。
我们初识了美丽睿智的曹丽乐班主任,窈窕淑女,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袅袅婷婷。
我们结识了知识渊博、侃侃而谈的程永华、李志华、赵红利、连亚飞等教授,领略到专家风范,聆听了他们的教诲,收获满满。
年轻的教师讲授的课新颖,更具吸引力。 廖梦怡博博士教我们使用AI技术,使用豆包、KIMI。段恒耀博士给我们讲《小学语文教育研究的方法》,具体给我们分享了怎样拟课题题目,文献查询的技巧,研究的课题如何出新、出奇、出彩,干货满满。
史丽老师讲授的内容让我非常收益。史老师结合许多实例来讲,很实用,我们回去之后去实践,她认为语文课不单单是讲课,不是一味地传授,一味地提出几十个问题,而是提出三两个大问题,还教我们从课后问题去定教学目标。另外史老师爱阅读、倡导阅读,读练结合,阅读与习作训练结合起来,学语文最终指向习作,这个观点很多年前管建刚老师提出过。史老师这些作法给我们指导得到位,让我们知道该怎么做,史丽老师关注新闻大事,注重积累,热爱读书,善于思考,成就了她河南省名师,平顶山市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平顶山市领雁人才等等。
陈淑芬教授也是强调教师不要看教参备课,那样没有自己的理解,没有深挖掘,相反要有高阶思维,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特点。陈老师还提倡我们做课题,做长期性的课题。她们都是专注于一件事而成就了自己。相比之下,自惭形秽,年过半百,额头上沟壑深深,两鬓染上了霜花,碌碌无为还累了一身病。蓦然回首,人生已过半,再无青春大好时光可以挥霍。顿觉光阴匆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剩下唏嘘感叹。
20日下午,我们迎来了大咖级的陈延军老师,他把全国最新的理念和北京最好的做法带到这儿了。
陈志师"授之以渔,而不是鱼",反观我们教学口语交际、简要复述故事这类教材时,我们教师在唱独角戏,学生启而不发。我以后要学习陈老师,去启发孩子们敢于动嘴。“孩子,你将来是市长、省长、部长,不讲行吗?”怎样上好拓展课1+X,陈老师设计《慈母情深》时,不仅仅局限于母爱。拓展到他创作《人世间》《雪城》。梁晓声对他生病的哥哥照顾,这都是母爱的延伸啊!
陈老师讲到的新理念有:全面提高教学水平,立德树人的大背景下,大科学的背景下自主探究式学习。任务群、任务驱动、项目化学习,拥抱AI技术,革新课堂,站在未来去教孩子,语文是立德树人的课堂,是语文学,是一种情怀。不要让孩子输在口语口语交际的起跑线上,巧妙使用教材,阅读远胜写字,要讲出文学味儿……为什么陈老师的课会与时俱进,“为有源头活水来”,他60.5岁,心态只有18岁,年轻朝气蓬勃,他一直在学习,一天只休息3个小时,不敢倦怠,因为“怕在课改面前让自己难堪”。我们和学生也要行动起来,每天阅读半小时。
感叹之余,我更多的是看到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教师,肩负课改重任,任重而道远,不能再穿新鞋走老路,要播撒下课改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我们教师要有“指月之手,"手指可以指出明月之所在,但明月不在手指,此外,教学无止境,还需奋力行!我们即使成不了教育家,但也要践行教育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