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儿童之家】教师共读——《孩子如何学习》

NGC2237
创建于10-19
阅读 40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本次在品味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孩子如何学习》这本书。在共读前品味让我们记下了一句话:我和班级的孩子是同学是玩伴。对于这句话我所理解的是,大多时间我们把过多精力放在如何让孩子们获得知识能力上,却没有或很少把精力放在如何做好孩子们的玩伴上。玩伴,应该成为幼儿教师的一个最重要的角色。

摇篮里的科学家

孩子的学习和科学家是一样的。孩子是小小的科学家,科学家是长大的孩子。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真正好的教育不是教,而是协同。在正确的时间给予孩子正确的帮助,推荐书籍《教育的情调》。给孩子需要的,而不是我想给的。

理解六纬度

一、解释:下定义。

‍二、阐明: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事物。(讲故事)

‍三、应用:知识转化能力。

‍四、洞见:洞察看事物本质。

‍五、神入:心领神会(共鸣)。

‍六:自知:认识偏见,超越偏见。

孩子如何理解他人

他心问题:理解他人,培养社会化交往能力。

‍理解你周围的人,也是你自身成为某一种人的过程的一部分。孩子在了解他人心理的同时也在了解自己的心理。世界和我的关系,我心即世界。

1.孩子生下来就会做的事

‍吮吸。

‍辨别面孔:

‍婴儿从一生下来就能辨别别人的面孔和声音,认为他们是有别于其他视觉影像和声音的,而且更喜欢他们。在出生几天后,新生儿就能够认出熟悉的面孔,声音甚至味道。

‍辨别表情:

‍前九个月可以区分开心,悲伤和生气的表情。 

‍移动方式:

‍因而甚至知道人的移动方式能区分这种移动的抽象人形图案和非人形图案。(物体的运动)

‍模仿:

‍模仿是人最基本的学习方式,也是最高的。这个世界上最私密,最让你觉得是自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就是你对自己身体表情,动作,甚至疼痛和发痒的内在感觉,也叫内在感知力。是无法用语言表达

‍调情:

‍ 情绪情感同步一致即同步协调能力。

2.真正永恒的三角关系(婴儿、人、物)

‍在孩子大约一岁的时候,他们与人互动的方式会发生显著的变化。等孩子长到一岁时,他们就会相当准确的看向成人所指的地方。

孩子能够利用他人来理解世界。(比如妈妈的表情,动作等)万事万物理解从指指点点开始。

3.可怕的2岁,爸妈成了小白鼠。

孩子差不多一岁半的时候就开始理解人与人之间这种差异的本质。两岁的孩子开始意识到人的欲望是不同的。 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是你和你的反应,而不是台灯电线本身。(因果关系)

‍两岁孩子的对抗最终以父母的斥责告终。可怕的两岁现象反映了孩子想要理解他人的需求和与他人幸福生活的需求之间真实存在的冲突。

‍冲突使内驱力的开始,但往往以父母的斥责告终,结果就导致孩子羞怯和内疚,那父母做的就是三岁之前满足孩子的需求。无条件支持孩子探索,满足好奇心协同去探索。

4.3岁,我们看到的世界是不同的

‍自己所见和他人所见之间也可能存在差异。年幼的孩子在理解他人方面已经超越了自我为中心的视角。客观环境空间感,人跟事物之间也是有差异的。三岁之前孩子感兴趣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成人的反应

5.千万不要相信孩子的证词

‍信念即当下我的相信。信念具有不透明性或者说表征性,孩子语言在处境中观察满足了你的需要。

‍孩子并不比成人更容易撒谎。他们可能很难分清一件事情,到底是自己亲眼看到的,还是某个好心的律师或者社工告诉他们的。(记忆虚假的是自己的想象)

‍孩子是本质主义者,是科学家透过现象看本质,成人却更容易相信第三世界。

孩子如何认识事物

解码:核心——我的思考我的理解,猜测、想象。解码对应编码:形成自己的认知理解语言。

‍认知图式:1️⃣同化:认知量增多,认知的丰富。2️⃣顺应:质的变化,认知的更新。

阅读是解码,写作是编码。

‍五感(视听触味嗅)是孩子探索世界的五把钥匙。

‍运动就是探索事物的因果关系。

‍混乱和无序是童年的主旋律,混乱和无序最有价值。混乱和无序是孩子认识世界的钥匙。 

在孩子身上我们看到了想要理解世界的最纯粹的内驱力。在生命的头三年里,人类孩子的生活里充斥着对物体进行探索和实验的渴望,幼儿园和小学应保护孩子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渴望。

‍教育是点燃孩子的激情,而不是熄灭孩子天生是本质主义者,不是功利者。成人和环境是示范和榜样。

阅读 40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