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
·好的教育是协同在正确的时间给予正确的帮助。
·婴幼儿和科学家一样,都是宇宙间最优秀的学习者。
★通过三个古老而生命的哲学难题,我们分为了三个问题,他性心问题,外部世界问题,语言问题。那产生孩子是如何理解他人?是通过揣测、观察来理解他人。
那一个人必须同时具有心智和身体,那就是内在和外在。理解周围的人,理解世界,理解他人的心理,代表着世界和我的关系。
了解他人,建立社会关系,学会处世之道,这就是古老的“他心问题“,也是每个孩子,每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书中给出的答案是:孩子生来就会理解他人,发展到5岁左右的时候,孩子理解他人的心智方式似乎就与二三十年后的成人基本一致了。
如孩子生来就会做的事。婴儿从一生下来就能够辨别人的面孔和声音,并认为他们自身是有别于其他视觉所接受到的影像和所聆听到的声音,而且明显喜欢这些外界的影像和声音。在出生几天后,新生儿就能够认出熟悉的面孔、声音甚至味道,相比不熟悉的而言,小宝宝们更喜欢熟悉的这些外界信号。他们甚至刚一生下来,就能够根据在子宫里听到过的微小而清晰的声音辨认出自己妈妈的声音。在出生后的前九个月里,婴儿还没有学会走路、说话,甚至爬行,但他们已经可以区分开心悲伤和生气的表情。
与其说孩子是小小科学家,不如说科学家是大孩子。婴儿的确是超级聪慧的学习者,而成人也会解入了全部身心来帮助婴儿学习。
感觉:让孩子去做、去体验,混乱和无序是童年的主旋律
感知力是最重要的,三岁前孩子是非语言的沟通,而3-6岁最重要的是发展孩子的自主性,这时,我们要理解和接纳孩子,无条件的宽容孩子错误。如果不能很好的发展孩子的自主性,孩子就会变得疑虑,胆怯。
孩子的学习特点和成人的学习特点不同,孩子是探索式学习,需要不断探索,不断试错,学习的过程远比结果重要的多,所以孩子的学习更多是无意识的学习。
而成人则是掌握式学习,是有意识学习,往往是带有一定的目的去学习,是理智脑使然,所以成人的学习更加注重结果,而并非学习的过程。
因此,在孩子出于无意识学习的阶段时,承认应该做的不是急于支出错误,而是要给孩子一个有准备的环境,一颗勇于试错的心,给他们时间,让他们自己发现错误并改正。在喜欢、欣赏的情感基础上,除了陪伴孩子,更重要的是尊重自然、天性、信任,从孩子的视角出发,给予充分的自由。
今天和郭老师一起读了《孩子如何学习》这本书,我深受启发。这本书以科学的视角深入探讨了孩子学习的本质和过程,为我们理解孩子的成长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书中强调孩子的学习是一种主动探索的过程。孩子们通过观察、模仿、尝试和错误来不断构建自己对世界的认知。他们天生具有好奇心和探索欲,这种内在的动力促使他们积极地与周围环境互动。这让我认识到,我们应该为孩子创造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鼓励他们去探索、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