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沂蒙山 悠悠小调情

万里行
创建于01-25
阅读 112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文字:周爱军;
图片:王   强;
审核定稿:王文明;
监制:渠志国;
      人间烟火处,年味渐浓时。春天的脚步越來越近,如同绽放的繁花,盛开在岁月的枝头。时光的长河中,是否有那么一首经典老歌,在人们心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并且是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音乐产物,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影响力,总是让人难以忘怀。
       而诞生于革命老区费县的《沂蒙山小调》,犹如从山涧流出的一股清泉,歌词简洁明快,旋律优美动人,传唱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在新的时代依然发挥着传承沂蒙精神的重要作用。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
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
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
风吹那个草低哎---见牛羊
       曲调优美,节奏简明的民间风味,加上朗朗上口的歌词,使得沂蒙山小调传唱甚广。其实这首经典民歌,之所以传唱那么多年,又深受人们喜欢,还是有着很多历史渊源的,下面让我们一起用心聆听那些逝去的时光故事。
《沂蒙山小调》诞生地位于临沂市费县薛庄镇上白石屋村
       源于沂蒙山区的花鼓调,早在1940年6月,正值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根据上级命令,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团长袁成隆组织团员李林和阮若珊,借助当地的民间歌调编写了歌曲《反对黄沙会》(后演变为《沂蒙山小调》)。
      此歌在反对顽敌战役的政治攻势阶段,出色地发挥了瓦解敌人、教育群众、鼓舞军队斗志的重大作用,受到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称赞。
       1953年秋,山东军区政治部文工团的副团长李广宗、研究组长王印泉、乐队队长李锐云三人,对原《沂蒙山小调》重新续词定谱,把原来歌词中的抗日主题改为歌颂家乡的主题,并在已有两段歌词的基础上又补写了两段歌词:
高粱那个红来哎---豆花香
万担那个谷子哎---堆满仓
咱们的共产党领导的好
沂蒙山的人民哎---喜洋洋
       这样以来,使四段歌词融为一体,既完整妥帖,又充满诗情画意,演唱起来,亲切自然,极富乡土气息,民歌风味浓郁。1957年6月出版的《山东民间歌曲集》,收录了李广宗、王印泉、李锐云三人收集并创作改编的民歌《沂蒙山小调》,
经过多位文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其正式版本被最终定型。
      《沂蒙山小调》起源于民歌,来自人民大众,后经过许多文艺工作者的不断创作获得升华。它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战火纷飞的革命老区沂蒙山腹地费县,一路传唱至今。在抗日战争年代鼓舞着山东军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斗志,在新中国成立后鼓舞着齐鲁儿女建设美好生活的信心,在改革开放后鼓舞着山东人民发展经济奔小康的坚定信念,已经深深地扎根于齐鲁大地,成为山东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这首歌曲红遍全国,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民歌,也成为沂蒙山区临沂市的名片,甚至是山东省的名片。不仅如此,《沂蒙山小调》还与《茉莉花》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中国优秀民歌,蜚声海内外。
       源于革命老区的家乡费县,是贤人毓秀之地,圣人化行之邦,这里山河秀美如画,是自然宜居之地,是全国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县,也是山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遊示范县。近年来,费县依托巜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等良好的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优势,锚定生态文旅型定位,以点带面,集中连片打造,激活美丽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别具一格的“风味”。
          借助由山东省精品旅遊促进会、大众报业集团共同主办“新之航杯”最想念山东老家味道征文大赛的启动,激发天南地北山东人的老家情怀。如今,新时代沂蒙精神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93万费县人民,在这片热土上挥洒汗水,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辉煌篇章,继承着先贤的智慧,将沂蒙精神继续发扬光大。费县家乡人骨子里的沂蒙精神是朴实也是热情,在新春佳節即將到来之际,诚邀全国各地的朋友们走进世界长寿之乡的大美费县,感受人文与自然的交融,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体会人间烟火的温情。让我们一起唱响《沂蒙山小调》,感恩红色沂蒙精神,告别旧岁冬寒,红红火火过大年。
阅读 112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