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碧露凝华,霜寒木叶秋;
沪师来夷聚,共话教研情;
今日收获多,感谢倾囊授;
友谊长存心,携手共前行;
明日再出发,砥砺又一程。
——题记
2024年10月21日,宜昌市夷陵区实验初中教育集团锦江校区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教育盛宴——上海市静安区名师来我校开展对口支援夷陵教育初中物理组“同课异构”活动。
我校赵雯雯校长致欢迎辞,诚挚地欢迎远道而来的上海名师们。她深情回顾了我校的历史沿革与辉煌成就,并分享了2022年自己前往上海学习的宝贵经历,表达了对未来教育合作的美好期待与憧憬。
名师展示课:生活中的热
活动中,我校杨力豪老师与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的郭正青老师分别带来了以“生活中的热”为主题的优质展示课,让师生们领略不同教学风格的教育魅力。其中杨力豪老师的课堂,仿佛是一场物理、科技与工程的跨学科之旅。在这节课上,杨老师以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交通工具——汽车为切入点,融合了夷陵区的课堂教学理念——“三导三化四环节”,巧妙地引导学生们将视线从地面上的汽车转向天空中的火箭,通过类比迁移的方式,探索火箭的动力原理和能量转化过程。在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仿佛化身为小小科学家,他们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分析火箭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探讨火箭热机效率问题、火箭比冲的独特概念以及上台亲身体验火箭发射的过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运用跨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更深刻体会到了航天高科技原理与生活中能量利用的紧密联系。
与杨力豪老师的课堂相比,远道而来的郭正青老师的课堂更侧重于从社会问题的角度审视“生活中的热”。他通过上海这座繁华都市的热岛效应为主题,将物理热学知识与城市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们从身边的细微现象出发,探索物理学中热的奥秘。通过古诗《秋怀》的恰是引入、上海市气温变化图的直观显示、生动的数据分析以及充满趣味的数字化实验等活动设计,引导学生们思考城市规划、绿地布局、工厂排放等社会问题与热的关系,进而探讨如何通过科学规划来缓解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环境。这种从微观到宏观、从理论到实践的思维方式,不仅让学生们对“生活中的热”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解,还激发了他们关注社会问题、参与环境保护的热情。
说课议课:思维碰撞的火花
在展示课的精彩呈现之后,我们迎来了说课议课环节。夷陵区的老师们与上海的老师围坐在一起,尽管秋雨的凉意袭人,但大家的讨论热情却丝毫未减。我校的杨力豪老师与来自上海市静安区的郭正青老师,分别就各自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说课与细致的反思。他们的话语中,既有对教学理念的坚守,也有对课堂实践的深刻洞察。夷陵区教师们针对两位老师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展开了接近一个小时的激烈探讨和交流学习。从教学方法的运用到课堂氛围的营造,从教学内容的改进到学生活动的引导,每一个话题都引发了老师们深深的思考和积极的发言。
专家讲座:引领教育前沿
除了现场教学和说课议课外,活动还同步进行了专家讲座。上海市风华初级教育集团的邹烨老师深度剖析了初中物理跨学科实践的重要性与实施策略,核心观点如下:
1.跨学科实践价值:跨学科实践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能够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实施误区警示:明确指出跨学科实践并非简单学科叠加,而是需要深度融合与创新,要求教师具备跨学科视野和素养。
3.“四线”驱动教学:通过精心设计的“四线”流程,强化学科实践的核心地位,展现跨学科教学的独特魅力。
同样来自上海市风华初级教育集团的陈士琛老师则以“小小调音师”为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跨学科实践的含义与价值。他再次强调,跨学科实践不是简单的学科叠加,而是深度的融合与创新。陈老师分享自己参加比赛的真实课例,不仅让老师们在实践中感受到了物理的魅力,更让老师们学会了如何运用跨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在参加跨学科实践的课堂中,学生们自己不断尝试调整琴弦,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深刻理解了数学中的比例关系、信息技术中的音频处理技巧,以及音乐中的节奏与旋律。这种跨学科的融合,不仅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活动的尾声,曾蓉老师代表夷陵区教研员王卫老师向专家们汇报我们夷陵区的物理教学和教研情况。并再次感谢上海专家团队的精彩分享,也向所有为这次活动付出努力的同事们表示感谢。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加强两地在教学教研、学科团队建设、教师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共建,推动夷陵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共同谱写沪夷教研合作的新篇章!
——END——
编辑:刘仕飞
图片:米雪娅
初审:赵雯雯
终审:曾 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