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和美课堂,共绘教育新篇章——府学街小学参加“和美课堂”教学观摩研讨纪实(数学篇)

微微
创建于10-19
阅读 324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我们有对教育事业赤诚的心,矢志不渝。

我们有永不放弃探索的热情,勇往直前。

我们在育人逐梦的路上学无止境,不断提升!

为了深入理解新课标理念,明确数学教学的新方向和新要求,掌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教师的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府学街小学的张晓倩、王清霞、刘俊俊、霍佳琦、程晓燕、王馨瑶六位数学老师参加了“和美课堂”第二十二届全国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近距离领略大师风范。

日程安排

名师引领

       开场是吴正宪老师带来的一年级新教材中的《10的再认识》。吴老师设计了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利用捆拆小棒、拨计数器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深化理解,帮助学生从感性上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吴老师形象的利用儿童化的语言“每个数都有自己的位子”引导孩子们认识了数位。同时对计数单位和数位的深化理解,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十进制计数系统的初步认识。为后续进一步认识数打下坚实的基础。

精彩的示范课后吴老师带来了主题是《新课标 新教材下的数学实践探索》的讲座。吴老师强调:“大单元”大在理念和格局,大在整体与结构。我们要从课时备课走向单元备课。知识点就是“藤上的瓜”,我们要依据“瓜”来找到知识点的主题,也就是所对应的“藤”,要找到它所对应的上位的核心要素(即“大观念”),找到它所对应的核心素养。要顺着这条“藤”找到多个“瓜”,找到与这个“瓜”有关系的要素聚集起来,形成整体结构。

       强震球老师带来的《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是一次富有创意和启发性的教学实践。在这节课中,强老师通过用扑克牌凑24点引出字母可以表示特定的数,接着通过搭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字母可以表示一定范围的任何数。课堂中强震球老师利用信封装粉笔的情境,让学生在可确定的情况下和不确定的情况下去说信封里面有几根粉笔,让学生巩固了字母表示数的含义,成功地引导学生们理解和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概念和应用。

课后,强震球老师以《教学“理解”为上》为主题与大家进行了分享。强老师指出,数学课首要的就是对数学对象的理解,包括知识内容、方法技巧、策略思想三个方面。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经验为起点,再改造经验,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它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建立联系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完整对知识的认识,从而完整的生长。

贲友林老师讲的《分数与除法》这节课,从《史记》中“陈平分肉”的故事引出平均分,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渗透了数学文化。

在探究新知环节,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的基础上理解得出除法算式的商。当分的份数多的时候,贲老师就引导学生尝试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让孩子的思维进一步打开。

贲老师的讲座《核心素养落地最后一公里》阐述了知识和素养相对立是普遍存在的一个误解。素养不仅是指一个人掌握的知识技能和具备的情感态度,也包含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是一个人提升技能培养情感、形成观念态度的前提;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建立在特定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基础之上。

因此,知识是基础中的基础,这要求课堂教学必须以知识为核心。高质量的知识教学,需要让学生做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并且通过具有新意的方式,让学生积极接受训练。如此则能通过知识教学来促进素养的全面提升。

顾志能老师执教的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涂色正方体综合练习》,这节课以一道星号题展开。顾老师用这道题中的立体图形设计了一系列以问促学的探究活动,除了复习表面积、体积、涂色面、三视图等基础知识之外,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发展创新意识和提问能力,促使学生展开空间想象、有序思考、推理分析等学习活动,在解决具有挑战性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多种核心素养的发展。

顾老师的讲座《生问课堂:让新课标理念落地生根》,更是凸显了问题提出能力的重要性。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生问课堂不正是如此!我们应当巧妙的利用学习材料,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甚至进行应用、迁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是“思考”。它是引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绝佳载体,所以数学的课堂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罗鸣亮老师讲的是北师大版四年级《四边形分类》。他的课堂提倡学生主动质疑、小组解疑,交流答疑。他从9个图形撬动学生认识四边形的分类。学生在全班交流中充分质疑、深度辨析,体会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特征,尤其是对长方形的辨析,学生在讨论、质疑、反思中对它的特殊性有了深刻理解。

罗老师的讲座《从“喂食”到“觅食”—“教学评一致”时间思考》强调要把好奇心还给学生,把探究权利还给学生!罗老师结合课例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真实的案例对新课标如何在课堂落地作诠释,从素养的目标,教学方式的改变,关注过程性评价。

 罗老师指出教师在课堂中要控制任务数量,提升任务思维,扩大任务空间,解放教师自身,释放儿童天性,真正落实素养目标,启发教师少“喂食”,多“觅食”,实现“教-学-评”的有机统一。

储冬生老师借用苏步青先生《神奇的符号》一书中的三个数学问题,为我们上了一堂既体现数学学科本质又蕴含人文底蕴的数学课。在教学过程中,储冬生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提问、讨论和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他特别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让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储老师的讲座《从学以致用到用以致学》主要强调了实践与学习相结合的重要性。储老师提倡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通过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他进一步提出,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能够驱动学习者主动探索新知识,实现用以致学的良性循环。

张齐华老师执教的《平移的再认识》,借助“组内共学”环节,让学生展开有层次、有深度、有效率的交流,在对话中感受平移运动的特点。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解读各组提出的问题,在生生答疑、教师追问环节中使学生的思维更深入、更准确、更系统、更完善。他的讲座《以课堂评价创新撬动数学学习动力》中,基于丰富的教学实践,提出将客体评价转化为群体评价,进而激发学习动力,使在座教师醍醐灌顶。

苏明强老师紧紧围绕新课标提出的:在数的认识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合理的情景。所以他借助“购物”情景,让学生在思考和表达中初步《认识小数》,他还充分利用集合思想和对应思想,让学生在寻找变与不变中感悟小数的计数单位,发展数感,突破难点。

课后,苏老师带来了精彩的讲座《核心素养导向下图形的运动教学研究》,提出在图形教学中,要以实际生活取材,以操作助力理解,以此来提高空间想象力和图形洞察力。

学习掠影

专家们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将复杂的数学理论娓娓道来,用生动的实例和形象的比喻来解释那些看似深奥难懂的数学概念,让老师们受益匪浅。老师们不仅从专家的讲解中获取了新的知识和方法,也感受到了教育工作的热情和使命感。

和美课堂的这场观摩研讨会虽已落下帷幕,但它在我们心中种下的教育种子却在生根发芽。我们带着满满的收获与感悟,重新踏上教育的征程。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会将这些宝贵的经验与智慧融入到日常教学中,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数学的海洋中畅游,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阅读 324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