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得浮生半日闲,古猗园里走一圈。秋雨过后,秋风湿润,园中的银杏树犹如丹青巨椽,挥就了一卷纷纷扬扬、金叶铺地的秀美帛画。此刻,空气清新、舒畅呼吸,移步易景、处处如画:一群银发老人伸伸臂,弯弯腰,晨练的身姿倒影于平静的湖中。枫叶的炽热渲染,让假山上流淌而下的叮咚泉水愈发欢快悦耳。
一条小道上的植物组合,红得热烈,黄得耀眼,绿得含蓄,不禁暗自窃笑,莫非通幽的曲径亦配置了“交通红绿灯”?无意间瞥见有个门楣颇具“篆体”神韵,辅以右边的石刻诗廊,顿觉翰墨飘香、娟秀舒朗,书法艺术的黑(墨)白(纸)底色渐渐浮现脑海。不远处的凉亭里飘来悦耳动听的二胡之音,老翁把一曲《枉凝眉》演绎得如泣如诉、催人泪下,就连挂在树梢头鸟笼里的画眉和金丝雀也悄无声息侧耳聆听。仔细阅读唐代经幢和宋代普同塔,这两座堪称古猗园的镇园之宝,真切体悟其中透溢出的深厚古韵。
经过升级改造后的古猗园增设了园林由来、古镇掌故、名人轶事的长廊展示,邀请沪上著名水彩钢笔画家张安朴专门创作系列作品。从头至尾逐一品赏,让我这个水彩钢笔画爱好者大呼过瘾。陈列于园中名楼的张宝根先生书法作品浑厚大气、势随笔动,显现了被誉为“南翔第一笔”宝根老师的高超书法水准。多年前,宝根老师在上海通服一次书法爱好者沙龙活动中蘸墨挥毫,并欣然把墨宝赠予我。
坐落于距古猗园数百米之遥的檀园,是明代文人艺术家李流芳的私家园林,亦是当年文人墨客吟诗畅饮之所。园内洞壑盘旋宛转,曲廊贯通,徜徉环顾,如入画中:带刺的绿叶,绽放别样的风采;扎堆的金鱼,勾绘夸张的动漫。白鹤亭上立,游人亭内憩。湖中的石舫三面环水、一面接岸,前低后高的楼台组合倒影湖中,波光粼粼,柳拂珠溅,美不胜收。从石舫的窗格望出去,偌大的湖中仿西湖三潭印月的景色,似有置身西子湖畔的错愕。踏入镶嵌徽派元素的石门,太湖石与绿植搭配的艺术小品非常精致。顺着假山拾阶而上,登高俯瞰,换了个角度,倏忽就发现了韵味隽永檀园的另一面。
抬头望见一个院落门楣上的“天道酬勤”和院内楼匾“三可堂”,两者之间有何联系呢? 走,进去一探究竟。凝视“藕香榭”匾额,思忖藕虽断,丝还连;桂已落,香未远,也许这就是“藕香榭”的取名由来吧。眼前是一帧典型的江南小院即景,青砖铺地,奇石错落,绿植点缀,窗格精美。仿佛看见窗内,才子佳人吟咏诗词歌赋,琴瑟和鸣,弹奏江南丝竹;窗外,挺拔的翠竹寓意清廉高洁、刚直不阿。
午后南翔老街的游览,是从参观嘉定第一位中共党员陈君起的纪念馆起步的。一幅幅略显模糊的老照片,一段段惊心动魄的文字记载,述说着当年陈君起舍生忘死、献身革命事业的感人故事,深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要倍加珍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懈奋斗,加快发展。与陈君起纪念馆相隔不远的德园轩,是张安朴美术工作室。张先生是嘉定人,曾任解放日报摄影美术部主任、上海硬笔画学会会长。他坚持在生活中写生,创作了大量水彩钢笔画作品,在展览、报刊和网络中传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绘画语言。我仔细欣赏了展示的作品,灵动的线条、淡彩的挥洒,细节的勾勒、虚实的互融,字画的布局、留白的意境,积淀的功力、文化的底蕴,无不让我钦佩不已。
在千年古刹云翔寺,祈福安康、祥和顺遂之后,近距离观赏了老街上古代双塔的细节,仿佛时光倒流,恍如隔世,感叹古代工匠功力的千锤百炼。双塔是建在下沉式平台上的,与毗邻的云翔寺非常和谐,体现了南翔老街整体规划设计者的匠心独具。
漫步南翔老街,弹格铺路,飞檐翘角,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感受不一样的江南水乡风情。而老街上的美食“蟹壳黄”和白切羊肉是我的最爱,当然啰,品尝皮薄汁多、肉鲜味美的南翔小笼那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