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学习,一次蜕变,等风来不如追风去。为深入学习新课标新理念,有效提升我校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促进青年教师成长,2024年10月18日至20日,平顶山市湛河区沁园小学选派4名青年教师赴郑州参加第十六届“学习新方案,践行新课标,用好新教材,建设课堂新样态”名师课堂观摩研讨会。
在为期三天的课堂观摩中,各位名师集中展示了精彩的课堂实践和对新课程标准的独特见解,让参加学习的各位老师受到了很大启发。
10月18日上午
会议伊始,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立军围绕义务教育语文统编教材的修订工作进行了深入讲解。王立军教授指出,本次教材修订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守正创新,稳中求进”的总体原则,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修订后的教材在强化育人功能、优化单元设置、全面落实任务群要求、加强教材进阶性设计以及优化识字和整本书内容安排等方面都进行了诸多创新和改进。
中国传媒大学附属临安小学特级教师张学伟老师以《少年闰土》为例,聚焦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利用课文中的描写、对话、抒情、叙述部分分别实现读出画面、读出角色、读出情感、读出发现,并通过对比海边少年和高墙少爷的不同,引发多维度的思考,整堂课以“读”代替讲解,以“读”代替分析,化繁为简,以“读”直抵语文学习的核心,落实了语文核心素养。
10月18日下午
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肖培东老师通过《灯光》一课,向我们传递了作为语文老师要实实在在教语文,心中要始终明确语文教学的目标即指向语言文字运用。要靠近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须引导学生潜入文字深处细细品味。在课堂上,肖老师通过三处灯光梳理文章内容,重点抓住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为何也称为灯光这一问题,带领孩子们直指文本核心。紧接着通过三处“多好啊”的品读和想象补白,打通文本三处灯光的内在关联,连接过去和现在,由点及面,带领学生一层一层地向文本更深处漫溯。
中华诗教委员会赵志祥老师带来古诗《凉州词》,他以幽默风趣的语言,讲授了古诗的平仄、押韵,通过朗读、提问、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进入到了对古诗学习的深入思考之中,在课堂中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古诗教学中,通过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出韵味以及吟诵等多层次朗读形式激发了学生们学习古诗的兴趣,加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
10月19日上午
中华吟诵学会理事白皛老师执教的《示儿》以“说诗”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陆游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为何而悲。课堂上,由“班级之最”小活动展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到最会“说诗”的人。再通过“说题目蕴含之意——说陆游心中之悲——说自己心中之感”三个环节层层递进,在出示陆游的生平经历之后,又引导学生重新理解题目内涵,让学生真正领悟到了诗歌的魅力,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全国小语十大青年名师冯栎钧老师执教的《松鼠》一课,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是五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件事物介绍。”冯老师围绕单元语文要素,紧扣文体特点,创设学习活动,习得表达方法,让说明文教学丰富起来、形象起来、立体起来。同时,也让学生明白文艺性说明文其实也是有章可循的。
10月19日下午
《香菱学诗》是肖绍国老师原创《红楼梦》系列课程的开篇之作。在这堂课中,肖老师首先通过交流课前预习,点穴文章筋脉,接着直扑中心地带,提炼出香菱读诗之法,引导学生通过聚焦——再聚焦——扩散——再扩散的“香菱读诗法”重读王维名作。更强调了读诗最重要的一步是要把自己摆进去。从学到用,让学生更深地体会香菱学诗的精妙。原来学诗就是要经历这样一个起承转合的过程,打通自己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去感同身受。
10月20日上午
浙江省特级教师曹爱卫老师在执教《纸船和风筝》一文中,聚焦字词句,通过字源探析,形声字规律,教授学生学习字词的方法,扎扎实实地进行识字与写字教学。同时,将学习活动贯穿于课堂,在提出学习要求的同时,及时搭建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在四个活动中通过纸船和风筝感受小熊和松鼠的友情。在课堂的最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历理解“乐坏了”的感受,进而让学生学会自主表达,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知无涯,学无尽。每一次的相遇,都是一场思想的碰撞;每一次的聆听,都是一场精神的洗礼;每一次的学习,都是一场自我的修行。名师们的引领犹如明灯,照亮了各位青年教师前行的道路。参加学习的青年教师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和动力,践行新课标,用好新教材,努力构建课堂教学新样态!
撰稿:朱 琳
供图:张莹 马钦婷 胡雨馨
编辑:梁俊伟
审核:王晓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