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拾一片红叶,
拼接一帧剪影,
奔赴一场思维之旅......
秋意渐浓风微凉,时光恰好正当时。深秋十月,我们在时光里赶路,在教研中成长。为落实新课标,聚焦新教材,探寻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策略与实施路径,构建高效思辨课堂,切实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沙依巴克区丝路小学语文1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全体成员老师,迎着和煦的秋阳,如约而至,相聚在乌市第70小学,开展“勤耕课堂研磨,共同助力成长”10月线下主题研修活动。
课例展示,绽思维之花
石本无华,相击而发灵光;水本无波,相荡而起涟漪。工作室三位老师围绕“启迪思维,培育思辨——探索学生思维能力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发展之路”主题,给我们带来了各具特色的思辨课堂。
“让学习真实发生,让思维拔节生长。”乌市第120小学地王琪老师执教课例《我要的是葫芦》,课堂设计层层递进,步步“精”心。她以“黑猫警长找凶手”任务为导向,通过“火眼金睛,我发现;明察秋毫,找线索;前思后想,探原因”三个环节紧扣教学,以警员探案走进文本,探究“谁破坏了我的葫芦”,巧设质疑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与思辨,一点点揭开了种葫芦的人没有得到葫芦的秘密。
“读名人故事,做思维达人。”乌市第70小学杨静雅老师执教《灰雀》一课,聚焦灰雀失踪之迷,在教学中让学生梳理关键信息,把握故事主要内容。在杨老师循循善诱下,学生读思并重,一步一步走向阅读的深处,走进男孩内心的深处,通过借助标点符号、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与文本进行了一场深度的对话,从而读懂了男孩内心的想法。整节课学生学习有序,在对话中发散思维。
“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了昨天、今天和明天。”乌市48小学的李环珍老师执教《王戎不取道旁李》。课堂中,李老师引导学生发现故事中面对“多子折枝”时不同人物的表现,通过“读、思、辨、说”等策略,引导学生厘清王戎“不动”背后隐藏着的思维历程。整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对比、推断、质疑、讲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在语文活动中用思辨的态度和立场看问题,让学生在品析古文韵味中,绽放思维的火花。
交流研讨,燃思维之火
深耕课堂促成长,研而有道众行远。三节异彩纷呈的研讨课后,工作室成员老师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表达了自己听课的感想和思考,思维的火花在交流碰撞中愈发绚烂。老师们深切地感受到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基于思辨性阅读视角,推动学生的语言与思维协调发展,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责任。只有不断强化学生在阅读时的思辨能力,才能有效发展其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专家点评,析思维之秘
在时光中赶路,在点评中收获。随后沙依巴克区丝路小学语文1名师工作室导师乌市第70小学陈佳娜老师对三节课进行了点评,她提出三堂课在教与学的理念和方式上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将课堂的关注点都放在学生的学习上,聚焦了人物的思维过程,激发了学生思辨性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接着,沙依巴克区丝路小学语文1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马晓琴老师指导点评,她肯定了三节课的亮点,即三位授课教师深钻教材,根据学情,围绕“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精心设计,创设了思辨环境,提炼出了有价值的思辨问题,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思辨中学习、领悟和收获。
学而有思,思而行远。活动最后,沙依巴克区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卿红燕老师进行总结。卿老师强调在思辨性阅读教学中,应当将培养学生的思辨品质和认知技能作为目标贯穿教学的始终。师生是学习的共同体,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养成主动思辨的品质,不断把“思辨”往课文内核的纵深处推进,让学生在体验中思辨,在思辨中成长。她同时还指出思辨是思维的进程,有过程才有结果,课堂中要让思维的过程真实发生。
一场教研活动就是一次研讨,就是一次精彩的思维碰撞。研前有准备,研中有碰撞,研后有思考。在不断地探索与交流中,智慧的心灵才能碰撞出耀眼的火花。相信通过此次教研,成员老师们能触摸思维本质,提高思辨意识,真正落实思辨课堂。
供稿: 沙区丝路小学语文1名师工作室
编辑: 沙区丝路小学语文1名师工作室
一审: 卿红燕
二审: 王志梅
三审: 石 岩 宋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