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公开课之风,促教研繁花开。——胡集镇中心小学语文教研组第二轮公开课

用户12788243
创建于10-18
阅读 95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勤学而交流,则博学且睿智。近期,胡集镇中心小学语文教研组组织了第二轮教学公开课活动。本次活动旨在深化教研交流,提升教学质量。聚焦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展示了语文教研组的创新精神和教学实力。

       祁露丹老师将《麻雀》的教学目标定位在“把一件事表达清楚”上,着手在学生基本习作能力的培养,引领学生借助语言文字领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比较归纳,学以致用。整节课,教师适时的引导、恰当的点拨,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自主探究、感悟理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邱伟斌老师在《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中,从“辉”和“毁”字入手,帮助学生从课文的语言文字中欣赏圆明园曾经的建筑之美、布局之美、文化之美,从而体悟到作者对文化瑰宝被毁灭的悲痛与愤怒,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地深沉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进行递进式涵咏诵读,实现与作者的共情、与文本的共鸣。

        王文玲老师将《示儿》的“不见”九州同与《题临安邸》的“见”西湖歌舞联系在一起,体会诗人的“悲”与“愤”,王老师注重从育人角度对古诗文进行深挖,探求古诗文的现实教育意义,跳出知识教学的视野局限,将教学的方向提升至学生的核心素养层面,充分发挥古诗文的教育价值。

       李菲老师在《伯牙鼓琴》一文中,结合文中的语言描写展开想象,抓住“巍巍乎若太山等”想象音乐的旋律让眼前浮现出什么呢?拓展延伸进行想象,这琴声还能表现什么呢?学生畅所欲言,老师不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其次李老师抓住文本重要语句“志在太山”“志在流水”,并解释“志”的含义,引导学生体会知音。结尾处,李老师设计资料袋,让“知音”文化烙印在学生的心田。首尾相得益彰,突显文本背后浓浓的人文情素。

        公开课为教师之间、学校之间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通过观摩公开课,教师可以学习他人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此次公开课活动不仅是一次教学展示,更是一次教研交流的盛会,为语文教研组的教学改革和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阅读 95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