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莫斯科到圣彼得堡的火车正好一夜,由于是清晨,一缕朝霞泼洒在这座美丽的城市,让我对它印象极好。早晨清冷的街道因为阳光的照耀,显得那么温暖。
圣彼得堡,位于俄罗斯西北部,波罗的海沿岸,涅瓦河口,是俄罗斯的中央直辖市,列宁格勒州的首府,俄罗斯西北地区中心城市,俄罗斯第二大城市,面积1439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606平方公里。是彼得大帝于1703年建立的俄国“欧洲之窗”,也是十月革命发源地,1924年更名为列宁格勒,有苏联第二首都之称,二战中最著名的列宁格勒战役就发生于此,在长达28个月的城市坚守保卫战中,共有133万苏联士兵伤亡,还有100多万市民死亡,是近代历史上主要城市被围困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强,和死亡人数最多的城市保卫战。
圣彼得堡立城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市名即源于耶稣的弟子圣徒彼得,也是纪念城市要塞的创立者彼得大帝。1712年彼得一世迁都到彼得堡,一直到1918年的200多年的时间里这里都是俄罗斯文化、政治、经济的中心。1924年为纪念列宁曾更名为列宁格勒,1991年又恢复原名为圣彼得堡。圣彼得堡和历史中心古迹群构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
圣彼得堡市在俄罗斯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一座大型综合性工业城市。圣彼得堡经常被称为俄罗斯最西方化的城市,是俄罗斯通往欧洲的窗口,许多外国领事馆、跨国公司、银行和其他业务据点均位于圣彼得堡,也是一座科学技术和工业高度发展的国际化城市。2023年成为世界旅游联盟会员城市。圣彼得堡是全俄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是世界上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中位置最北的一个,又被称为俄罗斯的“北方首都”。圣彼得堡也是俄罗斯联邦海军舰队的总部所在地。
伊萨基辅大教堂,又称圣伊撒基耶夫大教堂,坐落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市区(又译圣埃萨大教堂),它是圣彼得堡的象征。教堂整个建筑可同时容纳1.4万人举行宗教仪式。它以其恢宏的气势被认为是仅次于罗马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的世界第三大教堂。又与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和佛罗伦萨的圣母百花大教堂并称为世界四大基督教圆顶教堂。伊萨基辅大教堂是圣彼得堡一座代表俄罗斯古典主义晚期建筑风格的古迹,是圣彼得堡最大的建筑物。
伊萨基辅教大教堂于1818 年破土动工,由蒙弗朗担任大教堂的设计师。建设伊始,他一共设计了24 种方案,沙皇亚历山大一世选定了其中一种。1858 年,伊萨基辅大教堂竣工,前后共有44 万民工干了整整40 年。教堂竣工后,它的设计者蒙弗朗也与世长辞了。
伊萨基辅大教堂高约102 米,圆顶直径为22.15 米。用橡木制成的3 扇巨门,每扇门面积为42 平方米,重达20 吨。整座建筑物重30 万顿。这座建筑的地基深达10 米。教堂四周各竖有16 根粗大的花岗岩石柱,成双排托起雕花山墙。每根石柱重114 吨,柱子竖完后砌墙,接着再竖上层的细石柱子,这些细石柱是用42 种进口大理石制成。柱子全部竖好后,最后覆上圆顶。仅穹形外部镀金就耗费100 公斤。教堂自落成以来没有重新镀金,至今仍然流光溢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伊萨基辅大教堂受到严重损坏,20 年后才修复完毕,但留下教堂大门外的大理石柱子上的几处弹痕没有修补。在一根柱子旁挂着一块铜牌,上写:“这是在1941~1944 年,德国法西斯发射的148478发炮弹中其中一发留下的罪证。”大教堂造型雄伟壮观,如今仍被视为俄罗斯晚期古典主义建筑的精华。
这座被视为“国家教堂”的伊萨基辅大教堂堪称圣彼得堡城里最耀眼的一颗明珠。它屹立于涅瓦河左岸,从冬宫广场穿过林荫密布的亚历山大花园便是伊萨基辅广场。如果站在涅瓦河右岸圣彼得堡大学门前,对岸伊萨基辅教堂巨大的金圆顶赫然屹立在正前方。
在大教堂正面的圣伊萨广场上有一尊为纪念尼古拉一世沙皇而建造的青铜雕像纪念碑,雕像以尼古拉一世策马扬鞭为造型,战马前腿腾空,傲视群雄。由法国雕塑家蒙费朗制作,并于1859年7月7日揭幕,这座六米高的雕像当时被认为是技术奇迹, 它仅有的两个支撑点,是很少有的青铜雕像。
在伊萨基辅大教堂的后面就是十二月党人广场乃坐落在涅瓦河岸,邻近海军司令部大楼。公元1925年前,十二月党人广场原名为元老院广场,之所以后来改名是为了纪念发生在公元1825年的流血政变——十二月革命。广场中央有一个圆形的大草坪,中央竖立着著名的彼得大帝的骑马雕像。
广场中央大草坪上的彼得大帝青铜骑马雕像建于1766至1782年,高5米,重20吨,底座是一块重400吨的花岗石,是世界上纪念性雕塑艺术最完美的作品之一。从任何方向欣赏这座塑像,都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它的艺术魅力。铜像底座的天然巨石,是叶卡捷琳娜二世当时悬赏七千卢布,用数百名农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从芬兰把巨石运来的。
底座上镌刻着“献给彼得一世”,落款为“叶卡捷琳娜二世 1782年夏”
彼得大帝骑马雕像骏马前腿腾空,彼得大帝雄坐在马背上,两眼炯炯有神,目视前方,充满信心,严厉而自豪。该马象征着俄罗斯,而马蹄践踏着的一条蛇,代表着当时企图阻止彼得大帝改革维新的旧势力。
1832年,普希金迁居彼得堡,在这座雕像的感召下,普希金于1833年创作了他所有作品中最具有革命性的一部英雄体长诗《青铜骑士》。诗人看到了专制政权带给人们的痛苦,长诗的副标题《彼得堡的故事》就蕴涵着制度与个人之间矛盾的悲剧,在长诗中,诗人用质朴单纯的语言多次描写到人民的苦难,但诗人的矛头所指的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在长诗第一章里,他特意安插了一段亚历山大一世面对洪水束手无策、听之任之的描写。
长诗完成后,沙皇尼古拉一世曾要求普希金修改原诗的某些地方,而他拒不从命。直到他死后,由茹科夫斯基做了些改动,《青铜骑士》才得以出版。
《青铜骑士》节选
……
“在他身后在苍白的月色下
看青铜骑士骑着快马
一面以手挥向高空
一面赶他这可怜的疯人
这一夜无论跑到什么地方
他总听见骑马的铜像
追赶他响着清脆的蹄声”
……
有意思的是,伊萨基辅大教堂广场上的尼古拉一世沙皇青铜雕像和彼得大帝的青铜骑士雕像非常神似,同样是策马奔腾,前蹄腾空的造型。而且两个雕像分别位于伊萨基辅大教堂的南北两侧,这种巧合非常有意思。通过对比,这两座青铜骑士雕像的艺术性和表现力明显有一定差距。
圣彼得堡的美丽通过伊萨基辅大教堂就可以略见一斑,而圣彼得堡更加华丽的三大宫殿一定会给我更加惊艳的奢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