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探索学科融合

——暨陈少华名师工作室第四次研讨活动

陈少华名师发展工作室
创建于2024-10-18
阅读 47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24年10月15日下午,集美区陈少华名师发展工作室第四次研修活动在杏南中学后溪校区圆满结束。本次研修主题为:跨学科主题学习,由工作室成员尤洁老师主持,工作室成员罗海容老师、郭义容老师分别开设现场课例教学,外国语学校姜静老师,厦门市学科带头人带来《整本书阅读教学理念与课例设计》主题讲座。

悟素养之真,探教学之道

首先,西亭学校的罗海容老师展示九年级Unit 1跨学科单元复习课。罗老师创设“Learning Corner”这一情境,设定“We Share,We Learn”的主题活动,并将活动分成“Find out our learning problems”,“Learn good ways”和“Diagnose our learning”三个环节,在任务中进行诊断-练习-应用,帮助学生复习单元重点内容,最后完成知识迁移,将所学运用在各学科学习上。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生们能分享谈论在英语及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并给出恰当的学习建议;能学习不同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运用在实际学习中;能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对自己的学习有所思考并及时调整。

西亭学校 罗海容 

跨学科复习——九年级Unit 1

其次,杏南中学杏林校区的郭义容老师呈现了八上Unit3跨学科单元复习课。郭老师围绕friend话题,以5个要素--外貌、性格、爱好、能力和学习来开展教学活动设计。从对比原班级老师和授课老师话题入手,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话题要点和语言知识要点--形容词副词的原级和比较级。接下来本着用中练的理念,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激活已知,运用已学知识。结合心理、道法、语文和美术学科,展示活动设计,注重德育渗透--发现好友之间彼此的闪光点、互相学习、成为更好的朋友。让学生在满满的自我分析、互相欣赏、彼此感恩的氛围中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杏南中学杏南校区 郭义容 

基于表现性评价的跨学科主题复习——八上Unit 3

课堂展示后,外国语学校的姜静老师呈现了《整本书阅读教学理念与课例设计》主题讲座。姜静老师娓娓道来,向我们详细地介绍了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从课前自读,学生先感知文本内容,到课中导读,在老师的引导下不断加深对整本书的理解,通过导图复述情节,朗读模仿夯实语音,词汇赏析聚焦语用,再到课后研读,学生能呈现小报制作、思维导图绘制、读后仿写等。姜静老师通过课例设计生动地呈现了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大量的音视频让我们印象深刻。

外国语学校 姜静

整本书阅读教学理念与课例设计

匠心沐光行,评课促成长

上塘中学王秋蓉老师针对罗海容老师的课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情景创设,层层递进。从李华问题到帮忙解决问题,再到解决自己的问题,融合听说读写操练达到学习目标。

学用结合,学创结合。老师注重以基础知识、经典题型、小专题为主线的复习内容设置教学。同时引领学生横纵向归纳,构建知识网络。

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学生通过自我诊断寻找学习不足之处,教师也通过不同形式检测学生记忆,并给予纠正反馈。

同时,她也提出了两点思考与老师们探讨。

本节教研主题为跨学科融合教学。跨学科教学指在本学科知识基础上,学生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技能,整合多学科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对综合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但本节课虽然提到多门学科,但是学科的学习方法具有普适性,不存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整合利用,所以对本节课跨学科设计可能还需要再斟酌一下。

杨老师强调复习课采用“用练”模式,但是本节课还是通过呈现-归纳-演绎为主要模式。

上塘中学 王秋蓉老师评课

杏南中学后溪校区尤洁老师评课

一、创设真实情境。设计李华给学习中心来电,同学们帮助李华发现并解决问题的情境,贴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帮助李华解决问题,其实也潜在培养学生帮助他人的良好品质;大任务设计为给自己写学科诊断书,贴合学生的学习生活,真正让学生将英语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二、设计思路清晰有梯度。以发现问题、寻找方法、给出建议、自我诊断为主线进行系统化、结构化的复习,课堂形式多样,帮助学生运用目标语言解决问题。

三、注重落实,操练到位。结合生情,反复操练单词拼读写以及重点句型,落实到位,学生的学习效果好。

四、一点思考。本节课是跨学科主题复习,在各个环节中,罗老师都渗透了跨学科的内容,如在学习物理化学时遇到的学习困难并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方法,但可惜的是大任务展示时,学生并不能熟练使用这些句子。展示环节,两位同学展示的都是英语学科的内容,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由此看出暂未达成跨学科迁移的目标。建议大任务的形式可改为小组合作完成,且每个小组指定某个学科进行填表,也许效果会更好。

杏南中学后溪校区 尤洁老师评课

灌口中学肖曦老师评课

本节课通过“五线合一”的教学设计理念,将主题线、知识线、任务线、情境线和情感线紧密融合,通过现代AI技术、情境教学以及逆向设计等方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同时,通过帮助李华解决学习困扰的情境,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跨学科整合、情境创设、目标明确、技术应用、大单元复习以及强调分享与合作等方面展现出了显著的亮点,充分体现了基于跨学科学习的初中英语大单元主题复习课的教学理念。

灌口中学 肖曦老师评课

在听完郭义容老师的课之后,乐安中学李畅老师分享了自己的听课收获。

郭老师本节课课堂活动类型丰富,教学环节衔接自然,同步训练学生说,读,写三个方面的能力。整节课结束之后,学生的输出效果良好,基本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有以下几个方面令我印象十分深刻。

一、围绕单元主题,充分挖掘育人价值。本节课有非常明确的育人主线,即compare-appreciate-show thanks to your best friend。从客观的比较到感性的表达,引导学生发现身边朋友的有点并向其表达感谢。最后设计的给自己最好的朋友画像也有助于拉进学生之间的距离,合理缓冲青少年矛盾危机。

二、结合中国古代诗词,完美实现跨学科融合。在授课过程中,郭老师选取了与主题“友谊”相关的的诗句,帮助学生理解主题意义的同时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课堂指导细致到位,以学定教。本节课有设计多次书写任务,郭老师在学生进行书面表达的时候持续关注学生的完成情况,并且根据完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策略,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

在课程一开始的时候,郭老师给每一位学生都发了一朵小红花,并且最后的大活动命名为“送你一朵小红花”,但是输出展示的环节,郭老师只是展示了学生的感谢信,并没有使用到小红花这一亮眼的道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果能够真正实现学生借助小红花为同学点赞,表情达意,应该可以更加圆满地达成本节课的育人目标。

乐安中学 李畅老师评课

西亭罗海容老师评课

郭老师的课堂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及文化意识的培育。

在思维品质的培育方面,郭老师在观察与辨析中培养思维品质,在回顾比较级的使用时,通过观察不同形容词比较级的拼写,发现比较级构词法的规律。同时,在复习比较级的使用时,通过对比老师,利用多样图片,对比同学的异同,在实际应用中让同学们能够概括出本课重点,即比较人物时,需要从外貌、性格,爱好及能力灯多方面入手,实现了在归纳与推断中培育思维品质。学生在写作环节中完成思维的批判与创新,通过复习完成送你一朵小红花的任务,创遍自己的文章,实现迁移与应用,并在评价环节利用评价量表,让同学相互评价作文,在批判与创新中落实思维品质的培养。

在文化意识上,郭老师通过设计“我们有默契,谁做的更棒,(性格好、爱好佳、能力强、学习棒)送你一朵小红花”等环节,并绘制精彩的板书,引用名言警句,无论是从环节名称还是内容上,都处处渗透着德育工作,让同学们感受着友谊的力量,中西方的交友之道及文化

小建议:在复习阶段可提问部分同学以便诊断学生的情况

西亭学校 罗海容老师评课

上塘王秋蓉老师评课

1.本节课目标准确、思路清晰,容量适中。

2. 主题线、任务线、感情线清晰明了,从认识新朋友到谈论朋友的异同点,最后通过写作表达对朋友的感激之情。其中从look, personality, hobby, ability, study五方面操练同级和比较级,让学生在最后的大任务能够较为流畅表达观点。以待商榷之处:

1.操练后是否可以增加检测,如限时记忆后进行适当教学评价。

2.建议过程性板书,板书非常精美,但是遗憾没有带着学生一起归纳,充分利用好板书内容。

上塘中学 王秋蓉老师评课

名师引领,且行且思

活动的最后,陈少华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首先她对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定义做了说明。跨学科主题学习是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方法、观念,综合解决主题聚焦的问题的教学理念。它是实现课程综合化,凸显课程实践性的积极稳妥的举措,对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她感谢今天两位开课的老师大胆创新,勇于尝试,也希望接下来工作室的老师能多思考多学习多实践,将跨学科主题学习之路越走越好。

乐安中学 陈少华老师做总结性发言

文字:灌口中学 黄华榕

编辑:灌口中学 潘梦琪

初审:上塘中学 王秋蓉

终审:乐安中学 陈少华

阅读 47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