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简称“赣”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 ,省会为南昌市,位于中国东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处北纬24°29′14″至30°04′43″与东经113°3418至118°28′56″之间,东邻浙江省、福建省,南连广东省,西挨湖南省,北毗长江共接湖北省、安徽省 ,为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的中心腹地 。全省总面积16.69万平方千米 。截至2023年,江西省辖11个地级市、27个市辖区、12个县级市、61个县,合计100个县级区划。截至2023年末,江西省常住人口4515.01万人,比2022年末减少12.97万人,下降0.29%。
江西省因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省内母亲河为赣江而得简称 [107],自古为“干越之地”“吴头楚尾、粤户闽庭”,乃“形胜之区”,素有“文章节义之邦,白鹤鱼米之国”之美称。江西部分地区属海峡西岸经济区,境内有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也是亚洲超大型的铜工业基地之一,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中国铜都”“有色金属之乡”的美誉。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南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生地,瑞金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方 ,安源是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 。
江西省是人文渊薮之地,文章节义之邦,孕育了红色文化、山水文化、陶瓷文化、书院文化、戏曲文化、农耕文化、商业文化、中医药文化等特色文化和临川文化、庐陵文化、豫章文化、客家文化等地域文化
庐山,又名匡山、匡庐,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境内。北濒长江,东接鄱阳湖 [44],南靠南昌滕王阁,西邻京九铁路,耸峙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畔,长约25千米,宽约10千米,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断块山。
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被誉为“人文圣山”,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 。自古命名的山峰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
庐山花径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的庐山牯岭街西南方向2公里处,海拔1035米,是庐山历史上的三大名寺之一的大林寺所在地。在唐代,这里被誉为“匡庐第一境”,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咏《大林寺桃花》的地方。花径里有个湖,叫做花径湖,现称为如琴湖,建成于1961年,水域面积11万平方米,蓄水量100万立方米。湖中有湖心岛,岛上有九曲桥与湖岸相连,四周苍松翠绿,岛东端有忆琴亭,西端有一水榭。
庐山花径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的庐山牯岭街西南方向2公里处,海拔1035米,是庐山历史上的三大名寺之一的大林寺所在地。在唐代,这里被誉为“匡庐第一境”,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咏《大林寺桃花》的地方。花径里有个湖,叫做花径湖,现称为如琴湖,建成于1961年,水域面积11万平方米,蓄水量100万立方米。湖中有湖心岛,岛上有九曲桥与湖岸相连,四周苍松翠绿,岛东端有忆琴亭,西端有一水榭。
花径公园内有许多与白居易相关的景点,如花径大门旁的书有“花径”二字,两旁刻有“花开山寺,咏留诗人”的对联。园内有花径亭,亭中有“花径”二字刻石,相传为白居易所书。此外,还有景白亭、紫莉亭、花展室、动物园等景点。公园内遍植桃花和各种名花,白居易的名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即指此地。
锦绣谷,由大林峰与天池山交汇而成。因第四纪冰川作用,锦绣谷这块面向西南的山间凹地,经过冰川的反复刻切,形成了一个平底陡壁的山谷。“春时杂英百千种,灿烂如炽,至冬初苍翠不剥,丹枫缀之,亦自满眼雕缋。”四时红紫匝地,花团锦簇,故名锦绣。
相传为晋代东方名僧慧远采撷花卉、草药处。这儿四时花开,犹如锦绣,故名。北宋文学家王安石诗云:“还家一笑即芳晨,好与名山作主人。邂逅五湖乘兴往,相邀锦绣谷中春。”据说是他游览即兴之作。
仙人洞是庐山风景区的著名景点之一,位于天池山西麓,是一个天然形成的岩石洞。 该景点因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背景而深受游客喜爱。仙人洞因其形态像佛手,也被称为佛手岩。洞内有一石制殿阁——纯阳殿,供奉着八仙之一的吕洞宾雕像,传说吕洞宾曾在此修炼成仙。
仙人洞的形成是由于大自然的不断风化和山水长期冲刷,慢慢形成的天然洞窟。洞高约10米,深约14米,洞内有一处清泉下滴,称为“一滴泉”,石壁上刻有“洞天玉液”等石刻。洞外有一块形似蟾蜍的巨石,上面生长着一棵松树,称为“石松”,景象壮观。仙人洞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汇聚地,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相传唐代名道吕洞宾曾在此修炼成仙,后人为奉祠吕洞宾,将佛手岩更名为仙人洞。洞内供奉着吕洞宾的雕像,道教的多个全真派系都尊其为祖师。
婺源景区,亚热带季风气候,乡村风情,空气新鲜,有高山花海风景,又有小桥流水人家,婺源全县共有一个5A级景区——江湾景区,还有婺源篁岭旅游度假区、李坑、汪口、思溪延村、大鄣山卧龙谷、灵岩洞、严田古樟、文公山、鸳鸯湖、五龙源、熹园、翼天文化旅游城等12个4A级景区。
婺源境内林木葱郁、峰峦叠嶂、峡谷深秀、溪流潺潺,奇峰、怪石、驿道、古树、茶亭、廊桥及多个生态保护小区构成了婺源美丽的自然景观。这里民风纯朴,文风鼎盛,名胜古迹遍布全县。有保持完整的明清古建筑,有田园牧歌式的氛围和景色,自古有“书乡”的美称。
小桥流水人家——李坑的建筑风格独特,是著名的徽派建筑,给人一种安静、祥和的气氛。村落群山环抱,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墙黛瓦、参差错落;村内街巷溪水贯通、九曲十弯;青石板道纵横交错,石、木、砖各种溪桥数十座沟通两岸,更有两涧清流、柳碣飞琼、双桥叠锁、焦泉浸月、道院钟鸣、仙桥毓秀等景点点缀其中,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是婺源精品旅游线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宋代廊桥绝版——彩虹桥。婺源彩虹桥位于清华镇的老街边,距离婺源县城22公里。该桥建于宋代,是古徽州最长的廊桥,已有八百年历史。廊桥是一种带顶的桥,这种桥不仅造型优美,而且它可在雨天里供行人歇脚。彩虹桥长140米,桥面宽3米多,4墩5孔,由11座廊亭组成。桥墩像船形,前面丰锐,后面平整,流线形的结构起到了分解洪水对桥墩的冲击力的作用 。
儒商第一村——思溪延村。思溪的村落围绕着小河,后有青山做倚,前有水廓绕梁,一派江南水乡风韵,而延村地势平坦,顺溪水而建,村中道路皆为青石铺就,建筑构造合理,户户相连,据说下雨天也不用打伞,格局大抵是阡陌纵横,更多的弯弯绕,大有曲径通幽之感。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地域特色。在湖南、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晒秋”称呼。其实晾晒这种农俗现象,并非秋季“专属”,一年四季都有展示。
南昌市,古称“豫章”,是江西省地级市、省会、Ⅰ型大城市,地处中国华东地区,江西省中部偏北,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心城市 。截至2023年,全市下辖6个区、3个县,总面积7195平方千米,全市年末常住人口为656.82万人。南昌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前202年,西汉大将灌婴在此筑城,始称灌婴城,已有2200余年历史,别名豫章、洪州、隆兴等,明代定名为南昌,寓“南方昌盛”“昌大南疆”之意。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流传古今。南昌还是“英雄城”,八一起义在这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被誉为“军旗升起的地方。2022年,南昌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03.50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1031元。
八一广场,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位置在八一大道、北京西路、中山路、孺子路等市区主干街道的交汇处,原名人民广场,始建于1952年。
八一广场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主要包括以纪念塔为标志的纪念区、南端的追忆区、以8块浮雕为载体的怀念区和北端的市民休闲区等四大功能区。八一广场是南昌市的心脏地带,江西省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南昌市和江西省政治、经济、文化、娱乐休闲等活动的重要场所,伫立着由叶剑英元帅题写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 2010年,南昌八一广场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斗争、红都瑞金、万里长征、敌后抗日、解放战争、钢铁长城等8块“军史浮雕”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颁发的“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
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沿江路,地处赣江东岸、赣江与抚河故道交汇处,为南昌市地标性建筑、豫章古文明之象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为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任江南洪州都督时所修,现存建筑为1985年重建景观;因初唐诗人王勃所作《滕王阁序》而闻名于世;与湖南岳阳岳阳楼、湖北武汉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世称“西江第一楼”。
滕王阁主体建筑高57.5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其下部为象征古城墙的12米高台座,分为两级;台座以上的主阁取“明三暗七”格式,为三层带回廊建筑,内部共有七层,分为三个明层、三个暗层及阁楼;正脊鸱吻为仿宋特制,高3.5米。
滕王阁一层檐下有四块横匾,正东为“瑰伟绝特”九龙匾,内容选自韩愈的《新修滕王阁记》;正西为“下临无地”巨匾;南北的高低廊檐下分别为“襟江”、“带湖”二匾;一层内置有根据明朝冯梦龙所著《醒世恒言》中的名篇《马当神风送滕王阁》的故事而创作的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西梁枋正中挂有白栋材同志书“西江第一楼”金匾。
第二层正厅的墙壁上,是大型丙烯壁画《人杰图》,画高2.55米,长20余米。第三层是一个回廊四绕的明层,也是阁中一个重要层次。 [6]中厅屏壁有丙烯壁画《临川梦》一幅,取材于汤显祖在滕王阁排演《牡丹亭》的故事。第四层主要体现“地灵”的主题;正厅的墙壁上,是丙烯壁现《地灵图》。第五层为回廊四绕的明层。廊檐下四块金匾,内容出自《滕王阁序》。第六层是滕王阁的最高游览层。其东、西重檐之间,高悬着苏东坡手书“滕王阁”金匾各一块。
海昏侯国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紫金城城址、墎墩苑等西部墓群及南部墓群组成,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格局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典型汉代列侯国都城聚落遗址。遗址保护规划范围约53.97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保护范围6.06平方公里、建设控制地带范围11.63平方公里(含核心区保护范围)、遗址背景环境协调区范围约42.34平方公里。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于2020年9月建成开放,2023年底刘贺墓园开放。两者构成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国家遗址考古公园的主要部分。2011年考古发掘以来,共出土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简牍等各类珍贵文物10000余件(套)。荣获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考古资产保护金尊奖、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世界重大田野考古发现等。。
海昏侯墓由墓葬本体及其西侧的一个车马坑组成。车马坑为真车马陪葬坑,出土实用高等级安车5辆,马匹20匹。侯墓本体规模宏大,上有高达7米的覆斗形封土,下有坐北朝南的甲字形墓穴,墓穴内建有面积达400平方米的方形木结构椁室。椁室由主椁室、过道、回廊形藏椁、甬道和甬道东、西两侧的车马库构成。椁侧板与墓壁之间的熟土二层台宽约1.2米,采用砂、木碳、粘土分层夯筑而成。椁顶板上面用木碳、砂、白胶泥封护,厚约0.7米。椁板上刻有工匠的姓氏、编号等文字和记号。墓道南部与椁室相连区域用竹编护壁。椁底板上一般都铺有一层竹席或草席。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关西村,占地面积11880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9250平方米,其中地上两层,建筑面积31465平方米,地下一层,建筑面积7785平方米。2019年4月7日,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实现主体结构封顶。截至2021年末,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出土金器、青铜器、玉器、竹简、木牍等各类珍贵文物1万余件(套)。2024年5月8日,中国博物馆协会发布《关于第五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一级博物馆评估结果的公示》,根据公示名单,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荣升国家一级博物馆。
刘贺是昌邑王刘髆子,武帝之孙。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继昌邑王位,在位十三年,因昭帝早夭无后,被大将军霍光迎入长安登基,但在位仅二十七天就因“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而被废为庶人,“国除,为山阳郡”,“赐汤沐邑二千户,故王家财物皆与贺”,仅享有财富却没有政治地位,甚至受到继任皇帝汉宣帝的警惕与监视。直到元康三年(公元前63年)被徙封豫章海昏县,食邑四千户,不但远离政治中心,而且“不宜得奉宗庙朝聘之礼”,被剥夺了进京朝贡和祭拜祖先的资格。就国期间,刘贺在言谈中表现出对当时被废黜的不满,被举发后“削户三千”,后于神爵三年去世,其子充国、奉亲先后夭折,海昏侯国后被除名。
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出土金器、青铜器、玉器、竹简、铁器、玉器、漆木器、木牍等各类珍贵文物1万余件。
海昏侯墓出土了大量的黄金货币和金银饰的车马器,仅金器就有478件,重量约115公斤,无论是数量还是重量,在发现的西汉高等级墓葬中都名列第一;种类包括金饼、马蹄金、麟趾金、金版等,以及银制当卢和以金银技法(鎏金银、错金银、包金银等)加工的车马器等。
海昏侯墓出土了10余吨近200万枚的五铢钱,相当于今天100多万元人民币。五铢钱初铸于汉武帝时期,是用重量作为货币单位的钱币。五铢钱出土首次以考古方式证明唐宋以来以1000文铜钱为一贯的校量方式最迟起源于西汉。
出土的刘贺玉印价值无法准确估量,但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刘贺玉印是汉代常见的“方寸之印”,印面边长2.1厘米、通高1.5厘米,印文“刘贺”二字为阴刻篆书,左右等分,字迹线条粗细基本一致,空间分割讲求匀适,显示出方朴端重的艺术风格12。这枚玉印的出土为确定墓主身份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海昏侯墓出土的孔子屏风虽然画有迄今为止所有载体上发现的最早孔子像,但因为损毁严重,这面屏风的原貌及其具体作用却一直是个谜。北京联合大学考古研究院历史专家王楚宁揭开了这面屏风的真实面目:“孔子屏风”不仅仅只是一面屏风隔断,而且还镶嵌一面铜镜,它实际是一款集屏风、衣镜为一体的“屏镜”。二千多年前,海昏侯刘贺床榻前摆放的这面屏风不仅可以让他从孔子先贤举止中汲取道德养分,而且还可以让他“正衣冠”。
海昏侯墓共出土木牍约200版,竹简约5000枚,木牍的内容主要包括属遣策类的签牌和奏牍。签牌是系在竹木笥或漆箱上的标签,奏牍是墓主人上奏皇帝、皇太后的奏章副本。
海昏侯墓出土的《论语》简牍属于《齐论语》版本,这是目前发现的唯一实物证据。这一发现对于研究《论语》的版本流变、思想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它证明了《齐论语》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过,并且具有一定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
赣州,简称“虔”,别称虔城、赣南,是江西省下辖付省级地级市,是江西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距离南昌也最远的地级市,赣州据了江西省四分之一的面积,占76%的土地覆盖着森林。赣州的离子型稀土矿储量世界第一,高品质钨矿占据了世界钨矿总储量的六成。江西省简称“赣”,因为一条浩荡的赣江,从南至北,纵贯江西省。章水和贡水在赣州会合成赣江。赣州是客家摇篮,客家居住最多的城市。赣州是江西省所有城市中保存文物古迹,尤其是宋代文物最多的一座滨水城市.一座赣州城,半部宋代史。赣南,是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区域,中央主力红军从这里出发,拉开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序幕。
赣州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博物馆为五层独立基础、框架结构,其中地下一层,地上四层。东侧为城展馆,西侧为博物馆,中间设有报告厅等多功能建筑。博物馆设有赣南人民革命历史展厅、赣南客家文化与传统文化展厅、赣南客家传统建筑展厅、精品文物厅等。
该馆拥有6件国家一级文物,分别是出行图、谒拜图绳纹墓砖、褐釉柳斗纹乳钉罐、永乐铜钟、法花人物梅瓶、玉虹塔镇塔元宝,3件国家二级文物,分别是青花松竹人物梅瓶、粉彩百鸟朝凤螭耳瓶、青花松鹤牡丹箭筒,均为镇馆之宝。
福寿沟博物馆,中国唯一的城市排水博物馆,告诉你赣州千年不涝的秘密。博物馆总共三层,地上两层,地下一层。一楼、负一楼是主要展陈区域。展陈方式突出采用多媒体等技术手段系统、真实、有趣地展示福寿沟的修建背景、结构组成、建造技艺、科学原理,让游客充分见证人类古代水利史上不可复制的历史奇迹。
赣州是中国当今保存最完好的北宋城,尤其是宋代文物最多的一座滨水城市。这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也是江南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城墙。它始建于汉代,经过南宋、元、明、清、民国等朝代的修缮和加固,形成了一道周长约13华里、高大雄伟的城墙。城墙平均高7米,从东门至西门长3.6公里,垛墙、炮城、马面、城门都保存完好。赣州古城墙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艺。
四贤坊所铭记的,正是四位值得赣州人记住的人物。赵抃,北宋嘉祐年间任虔州知府,凿通赣江险滩,凸显了赣江的黄金水道地位,对繁荣赣州功不可没;刘彝,北宋熙宁年间任虔州知军,亲自督建的福寿沟这一闻名中外的地下排水系统,至今仍在造福赣州人民;周敦颐,号濂溪,与赵抃同时代,曾任虔州通判,理学开山鼻祖,《爱莲说》即出自于他的笔下;文天祥,南宋德祐年间任知州,当时元兵南侵,他在赣州组织义军前往临安勤王,诗作《过零丁洋》传诵千古。
来到赣州的文人墨客灿若繁星,苏东坡、黄庭坚、赵抃、辛弃疾、王阳明等等均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
郁孤台是赣州城区的制高点,位于贺兰山顶,海拔131米。在赣州宋代古城墙上,郁孤台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代,因山势孤独、树木葱郁而得名。辛弃疾等著名文学家也曾在郁孤台上留下诗词。同时,郁孤台周围景色优美,有古迹、山水和人文景观,是赣州旅游的热门景点之一。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古浮桥建于北宋乾道年间,已有800多年历史。它由100多只小舟板串联起来,用缆绳将它们连接起来,然后用钢缆、铁锚固定在江面之上。古浮桥全长400米,共有33组木舟,用铁索连环而成,舟面横铺木板,形成了独特的桥面。从远处看,它像一条巨龙蜿蜒于两岸之间,构成赣州特有的人文景观。
蒋经国先生于1939年3月来到赣南,任江西省第四行政区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45年2月离开赣南,7月辞去这一职务,前后长达6年之久。旧居是1940年蒋经国主持兴建的仿俄式砖木结构建筑,面积为170多平方米,平面呈"凸"字形,鱼鳞板墙,板瓦屋面,该建筑保存完好,为赣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八境台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城北的章水和贡水合流处,是赣州古城的象征。今台高三层,仿古建筑,全台高285米,总面积574平方米。飞檐斗拱,画梁朱柱,雄伟壮丽。据史载,原台为石楼,为北宋嘉佑年间(1056-1063年)孔宗瀚所建。孔子第四十六代孙。他鉴于“州城岁为水啮,东北尤易垫圮”,于是“伐石为址,冶铁锢基”,将土城修葺成砖石城,建城楼于其上。八镜台建成后,孔宗瀚绘图请苏东坡题诗。苏东坡遂作《虔州八境图八首并序》、《八境图后序》。
标准钟赣州市标准钟楼位于市区阳明路与解放路交汇的路口街中心,始建于1952年,落成于1953年5月1日。这一带是当时的市中心,故在显要地段建筑了一幢西式钟楼。因四面有计时大钟而称标准钟。标准钟楼共六层,高20米,是当时赣州市城区较高的建筑物。在此后的20多年里,一直被视为赣州城的标志。
景德镇市, 别名 “瓷都”,江西省地级市。春秋时属楚东境,秦为九江郡番县地,汉属豫章郡鄱阳县,东晋称新平镇。唐武德四年置新平县,新平镇属之,以在昌江之南,又称昌南镇。八年撤县,开元四年(716)复置,治所在新昌江口,故称新昌县。天宝元年(742)改名浮梁。镇先后隶于新昌、浮梁县。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因镇产青白瓷质地优良,遂以皇帝年号为名置景德镇,沿用至今。元代,浮梁县一度升为州,镇属州。明代州改称为县,此后景德镇在行政上一直属县辖区。
其实景德镇是我第三次来了。1978年去江西省招生,招生地点就是景德镇。那时景德镇还不通火车,先坐火车到鹰潭,再从鹰潭坐长途汽车到景德镇。景德镇领导为了照顾我们外省的招生人员每人给几只白色瓷茶杯,并告诉我们说好的瓷器有“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特点。第二次从上海开车去武汉,只是路过景德镇住了一个夜晚。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是国内首家陶瓷专题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是国内首家陶瓷专题博物馆。主要职责是承担文物征集收藏保护工作,通过陈列展览传播陶瓷历史文化。是一座充分展示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社会发展等多方面成就的综合文化场所。博物馆文物藏品自新石器时代陶器和汉唐以来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名品佳作五万余件,其中国家珍贵文物1600余件,涵括了景德镇千年制瓷历史长河中的代表品种。特别是王步、珠山八友等近现代艺术陶瓷精品,该馆更是品类丰富、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极高,为陶瓷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最可靠的实物依据。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御窑瓷器代表中国古代瓷器生产的最高成就,并且带动了民窑瓷器生产技术的进步。这里曾是明清两代皇家御用瓷器的生产地,每一片瓷片都记录着那段辉煌的历程。在当年的御窑厂,烧成的瑕疵品或落选品,为避免流入民间,均被打碎埋于地下,多年来,御窑博物馆联合多家考古单位对御窑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数以千万计的御窑瓷片得以焕发新生机。
德镇文物工作者对明清御窑厂遗址出土的数以吨计的瓷器碎片进行整体复原,开创了“多级分类,系列复原”的窑址出土陶瓷类文物的修复技艺,并将拼对后的器物进行以考古、展示、无痕等不同修复方式进行保护。至今共计修复完成3168件,这些珍贵瓷器中不乏世界各大博物馆中均未见收藏的孤品,其中有一级文物9件、二级文物193件、三级文物1521件。
瑶里古镇,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东部,素有“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的美称。瑶里,古名“窑里”, 远在唐代中叶,这里就有生产陶瓷的手工业瑶里镇,直到本世纪初,瓷窑外迁,“窑里”才改名为瑶里。
瑶里景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矿山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瑶里古建筑群是典型的赣派建筑,数百幢明清古建筑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瑶河两岸,飞檐翘角,粉墙黛瓦,掩映在青山绿水中。
瑶里风景名胜区集山岳、林海、瀑布、峡谷等自然风光和古镇、古窑址等人文景观为一体,山水、人文俱美,原始、古朴、清静,一年四季气候适宜,是享受大自然洗礼的绿色家园,是访古探幽、感悟天人合一的佳境。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琵琶行》。
浮梁县衙,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浮梁镇旧城村,始建于唐朝元和十一年(816年)。是中国江南保存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衙署,因此被誉为“江南第一衙”。又因浮梁县在古代下辖瓷都景德镇,出产瓷器与茶叶,贡赋多,属于上邑,知县官居五品,高于一般的七品县官,因而其县衙的建筑规制也较高,被誉为“中国第一县衙”。它不仅保持了衙门特有的威严气势,又不失江南庭院的素雅、秀丽之美,是研究中国古代县级政权机构设置及功能划分不可多得的实物标本。
浮梁县衙为赣派建筑风格,按照清道光《浮梁县志》中的浮梁县署分布图记载,县衙坐北朝南,主体建筑在东、中、西轴上,呈三列由南向北依次排列,中轴线上分布有照壁、头门、仪门、衙院、六房(吏房、户房、礼房、兵房、工房、刑房)、大堂(正堂)、二堂、三堂、花厅、后花园。现存浮梁县衙,是修复后中轴线上的六组古建筑,南至照壁、北至后院北围墙,东、西两侧以衙院围墙为界,占地2356.97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