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区东华幼儿园2024年秋季学期第七周幼儿活动观察记录(中三班李玲)

李玲
创建于10-18
阅读 35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基本情况

观察者:李玲

观察地点:语言区

观察时间:区域活动时间

观察对象:小钰、毅川、锡嘉

观察目标:

1.观察幼儿在面对新投放的“我来编故事”语言区材料时,是否能够主动探索材料的使用方法,包括选择人物卡、理解不同人物卡的作用等。

2.观察教师介入幼儿游戏后,幼儿的情绪和行为变化。例如小钰在教师引导下,从拒绝选择爷爷人物卡到主动选择并讲述爷爷的故事,以此评估教师引导方式的有效性。

观察实录

“我来编故事”是我们班新投放的语言区材料。我们提供了人物,天气和地点。材料中的角色形象鲜明,地点也是小朋友们平时喜欢去的地方。孩子在熟悉、有趣的故事场景中进行自己的创编。

今天的区域活动时间,我看到小钰,锡嘉和毅川选择了“我来编故事”的材料。锡嘉和毅川先选择了“奶奶”和“爸爸”的人物卡,小钰则不知道该选哪个人物卡。

这时,锡嘉想了一下说:“我们一起来讲一个故事吧,小钰你去选爷爷嘛”小钰听了以后坐着没动。锡嘉继续劝说她,还自己去拿了“爷爷”的卡片递给她,小钰拿着卡片突然叫起来:“我不选爷爷!”接着就是一幅很不高兴的样子。

我走过去,坐到垫子上,问她:“小钰,你为什么不想选爷爷呀?”小钰很生气的说:“因为我是女生,爷爷有胡子!”听到她这样说,我明白她是混淆了编故事和角色扮演的玩法。我思考了一下,和她说:“小钰,你的想法我能理解,如果你不想讲爷爷的故事,那你先重新拿一张卡讲故事吧!”然后小钰选了妈妈的人物卡。在听他们讲了一会儿故事后,我问小钰说:“你知道爷爷每天在家里做些什么吗?”小钰点点头,我说:“老师很好奇,你能不能把爷爷的故事告诉我呢?”她点点头,我又说:“那讲故事的时候应该拿哪一张卡我才知道你讲的是谁呢?”她说要拿爷爷的,说完她很主动的去拿了爷爷的人物卡给我和其他小朋友讲起了故事。随后的活动时间,三个小朋友一起愉快的编着故事。

分析评价

1.我及时观察到幼儿在游戏中的问题,并适时介入。通过与小钰的对话,了解她不想选择爷爷人物卡的原因,我没有强制小钰选择爷爷的人物卡,而是给予她重新选择的机会,让孩子从心理上得到放松,不产生更多的抵触情绪。从后续的游戏活动来看,我的支持策略是有效的。

2.我引导小钰思考爷爷的日常活动,并通过提问让小钰意识到讲故事需要选择相应的人物卡,促进了小钰对游戏玩法的理解和掌握。

3.幼儿在这个阶段对于不同的游戏形式可能存在认知上的局限。他们可能还不能完全清晰地区分角色扮演和用人物卡编故事这两种活动的本质区别。这反映出幼儿的抽象思维和概念理解能力仍在发展过程中。小钰因为“爷爷有胡子”而拒绝选择爷爷人物卡,说明她在认知上更倾向于将人物卡与具体的形象特征紧密联系,而没有从编故事的角度去理解人物卡的象征意义。

支持策略

1.教师可以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的方式,向幼儿呈现角色扮演和用人物卡编故事的不同场景。例如,展示一组小朋友在进行角色扮演时穿着特定服装、模仿人物动作的照片,再展示一组小朋友拿着人物卡围绕桌子编故事的照片,让幼儿直观地感受两者的差异。

2.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混淆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引导他们思考。比如,问幼儿:“现在你们是在模仿这个人做事吗?那就是角色扮演哦。如果只是在想一个有这个人的故事,那就是编故事啦。你们觉得自己在做什么呢?”“如果你们是这个人物,会怎么做呢?(引导角色扮演)如果只是用这个人物编一个故事,你们会怎么编呢?”让幼儿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区分两种游戏形式。

3.安排一段时间让幼儿先进行角色扮演游戏,然后再进行用人物卡编故事的游戏。在游戏结束后,组织幼儿讨论两种游戏的不同感受和体验。

阅读 35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