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风微凉,时光恰好正当时。金秋十月,我们在时光里赶路,在教研中成长!很高兴能够与大家齐聚一堂进行教研观摩活动,今天的我们将围绕“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这一主题,与大家一起分享智慧,希望我们能够互相启发、共同成长。
引领
10月17日下午三、四年级数学组全体成员在三年级数学教研组组长—杜涵老师的带领下共同观摩《倍的认识》。
观课
会议由三年级闻阳老师主持,首先介绍了本次会议议程安排以及传达了本次教研活动的意义。
李玲丽老师执教的《倍的认识》一课是学生接触“倍”的概念的起始课,目的是要求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在教学中,玲丽老师没有直接给“倍”的概念定义,而是通过大量的感性材料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比较归纳,从而得出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体验、明白“倍”的具体意义,逐步建立“倍”这一概念。在“倍”的概念建立过程中,玲丽老师先利用课本的情境图,指导学生通过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知道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3个2根,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接着让学生在自己的作业纸上圈一圈、填一填、指明摆一摆、采访说一说,为什么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这个环节的教学遵循学生认识规律组织教学,由扶到放,由“几个几”发展到“几倍”的认识,重视学生对思维过程的表述,即心中有一个标准,把胡萝卜的根数2根作为标准,白萝卜有5个2根,所以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通过这两个环节,学生初步认识了“倍”。接着玲丽老师通过一组跟踪练习,强化学生对“倍”的认识,红萝卜有2根,白萝卜有6个2根,7个2根,9个2根,20个2根……,白萝卜分别是胡萝卜的6倍、7倍、9倍、20倍……最值得肯定的是引导学生说出白萝卜有2根,胡萝卜有2根,那么可以说白萝卜是胡萝卜的1倍,也可以说葫萝卜是白萝卜的1倍,说明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倍”的意义。为了强化学生对“倍”的理解,玲丽老师让学生比较胡萝卜3根,红萝卜6根和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红萝卜分别是胡萝卜的几倍?同时提出质疑:“红萝卜同样是6根,为什么一会儿是3倍,一会儿是2倍呢?”让学生理解,“倍”就是“比”,“比”就要有标准,因为标准不同,所以倍数也不同。整个教学环节步步深入,教师把自己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比较,经历建构“倍”的概念的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评课
三年级张玉红老师认为一切探究源自问题,学生是否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到数学学习。新课程目标明确提出:让学生“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发现和提出问题,树立问题意识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倍的认识》一课是学生接触“倍”的概念的起始课,我们都知道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在教学中,李老师没有给“倍”直接下定义,而是通过大量的直观感性材料和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操作、语言描述,从而得出两数之间的数量关系,体验、明白“把什么当作标准量(1份),有几个这样的1份,就是这样的几倍",从而逐步建构“倍”这一概念。数学知识的学习在相互交流讨论中可以变得简单而有趣,数学的学习变得事半功倍。同时,能极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扩大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任丽洁老师认为在这节课中,李老师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倍的概念。她巧妙地运用了直观教具,如小棒、图片等,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圈一圈等活动,深刻理解了倍的含义。同时,李老师还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年级李博老师认为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数学知识是一条明线,得到数学教师的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是一条暗线,容易被教师所忽视。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比交待知识更重要,因为这是数学的精髓和灵魂。教给学生思考方法、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未来发展服务,让学生在脑海里留下数学意识,长期下去,学生将终身受用。
在这节课中,教师在教学的同时,注意进行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倍”的概念的感知和理解都从图形入手,使抽出的概念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从看到摆、画,都反映出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数学思想的。
四年级吴金平老师认为要想真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就得根据学习内容,精心设计,认真落实到每节课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由问题的应答者和解决者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提出者。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提供丰富的问题情境,设置恰当的活动任务,鼓励开放的交流互动,开展积极的问题评价。学生具备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他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善于思考、独具个性的学习者,数学课堂也才能成为有生命力的课堂。“问题”是数学的灵魂。“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学生创新思维和发展思维的基础,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理想,我们要进行整体把握,“因内容施教、因学生施教”,并不断深入反思和总结,积累“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教学经验,让学生在“问题”中获得更多成功的体验。
四年级刘英霞老师认为小学生正处于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未不能”的认知状态中,因此教师要对学生提问方法给予指导。
㈠学会联想,在知识的“产生点”上提出问题。
㈡学会猜测,在知识的“结合点”上提出问题。
㈢学会质疑,在自己的“不明白”处提出问题。
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主动提问留足时间和空间,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学生主动创新打下坚实基础。
四年级庄倩老师认为学生只有具备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一个善于思考、独具个性的学习者,而不是知识容器和考试机器。作为教者,我们要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使之贯穿教学始终。
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并无固定的模式或方法,但只要我们在教学中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并因人因时因境,持之以恒地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相信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会不断提升,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也会不断增强。
总结
会后,四年级数学组组长李艳涛老师做了观课议课主题教研辉总结。
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里之船,成于罗盘。自“双减”政策落实以后,课堂教学效果成为了“提质增效”的关键,南阳市二十一学校一直致力于教师发展,引外力促内力,为教师营造发展的沃土,搭建成长的舞台。数学教学任重而道远,身为老师,我们将恒毅不忘初心,砥砺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