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康养金字招牌 共绘乡村文旅盛景 ——贵州水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一瞥

水城区农业集团
创建于10-18
阅读 30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十一国庆假期,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龙场乡的白族风情小镇游人如织、人气十足。

“以前这里没什么游客,自从发展了茶旅产业,来游玩的人越来越多,我们民宿的入住率也大大提高了。”贵州水城春民族风情酒店茶旅板块负责人黄付一说。

近年来,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持续擦亮康养水城金字招牌,推动农业、文化、旅游等多产业链条的深度融合和创新,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特色产业振兴之路。

产业集群日新月盛,农业现代化路广行远

“我的基地是中国科学院科技扶贫项目示范园,自从采用了专家推荐的‘一干二蔓’树型,配备太阳能杀虫灯、害虫诱捕器等现代设施和去年政府用东西部协作资金新装的防雹网后,能有效防控虫鸟和自然灾害,现在一棵树能结600多个果子呢。”水城区蟠龙镇百车河社区的猕猴桃种植大户晏庭银自豪地说,今年预计总产量约12吨,前期6吨都卖完了,现在还有少量小果可供订购。

勤劳与技术结合,曾经种地的“老把式”打开了“新天地”,让这位传统农民开启了新篇章。

近年来,水城区凭借优越自然条件,大力发展猕猴桃产业,通过科学种植与精细管理提升了产量与品质,产品远销国内外,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而刺梨产业作为水城区的又一特色产业,正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产品向工业品、健康消费品的转变,展现出强大的发展势头。

“我们今年已生产7千多吨鲜汁供北京客商,推出七大系列21种产品,展销至东南亚、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地。”贵州相关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总监陈先金说,公司正加强科研合作,提升产品附加值,目前已在种植、培育及深加工等领域获自主研发专利14项,其他专利20余项。

摊青、杀青、揉捻、烘干、做形、烘干提香、风选精制成品……龙场茶叶加工厂内炒茶师傅正操作着不同的设备,赶着将当天需要加工的茶叶处理完。

“我们的水城春产品畅销全国,今年已实现产值三千万元,从春茶采摘至夏秋茶管理,再到秋冬季节的养护,我们基地不仅为周边80户搬迁居民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还带动了500人临时就业,员工人均月收入超过4000元。”贵州有关农业公司副总经理王其勇说。

近年来,水城区在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秉持“以工业思维深耕农业”的战略理念,全力促进猕猴桃、刺梨、茶叶“凉都三宝”产业的品质提升、效率增强与转型升级,使得产业集群展现出日新月异的蓬勃发展态势,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乡村振兴示范引领,“五型”村居风采尽展

走进秋日暖阳下的水城区海坪彝族风情小镇,放眼望去,彝族特色的土墙、茅草、图腾等元素与现代建筑融为一体,别具风情。

“2024年,社区紧扣景区旅游发展与康养避暑的主题,融合彝族独具特色的火把季系列活动,吸引超过100万人次的省内外游客前来体验,带动周边超过1000名居民的就业,其中包括500余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水城区海坪街道阿娄社区党支部书记周训锋说,社区在利用东西部协作资金整改提升社区供电线路等基础性设施后,采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推动生产生活生态同步、一产二产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一体,打造成文旅融合的野玉海景区,成为集农业观光、农事体验、民俗体验、户外运动、休闲度假、经果采摘、旅游观光、文化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文旅型”村居。

近年来,阿娄社区依托自身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和体验乡村生活。同时,社区还注重保护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在阿娄社区的带动下,周边村落也纷纷效仿,走上了乡村旅游的发展道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集群。

据悉,阿娄社区只是水城区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紧扣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目标,积极探索“五型”村居的乡村振兴路径一个缩影。

“我们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用足、用好、用活、用巧厚重的文化底蕴、良好的生态环境、多样的气候条件、丰富的矿产资源、便捷的立体交通、多元的农业产业,力求打造乡村振兴水城样板,闯出独具水城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水城区相关负责人说,通过打造“五型”村居的乡村振兴路径,不仅实现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还提升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文旅融合新姿焕发,三线遗迹生机重燃

“我们体验园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内设红色文化馆、‘三线’陈列馆、政治体检馆、政治生日馆、组织生活馆等多个功能馆,集展示、教育、体验、交流、服务等功能于一体,供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开展参观学习、组织生活、党性体检、示范教学等活动,是感悟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教育营地,是追忆‘三线建设’、弘扬‘三线精神’的实践基地,是增强组织建设、锤炼党员党性的活动阵地。”水城区尖山街道工作人员赵艳介绍说。

在水城区的文旅融合发展中,三线工业遗迹、遗产旅游开发成为了新的亮点和增长点。

据相关数据,在保护工业遗产的同时,尖山街道依托“尖山1964•三线文化产业园”,已整合30余家一、二、三产企业入驻观音山社区,综合年产值达3亿余元。

尤其是位于尖山街道观音山社区的又见林居康养酒店,如今已成为“康养水城”的一处养心、避暑胜地。

在这里,古树参天、红砖映衬、绿林环绕、青苔点缀加之照片墙的精心布置,共同营造出浓郁的“三线”文化氛围。

“我们通过对原小学建筑的精心改造,巧妙融入观音山深厚的“三线”文化底蕴,希望能为每位到访的游客提供既舒适又富有历史感的住宿体验,让他们在此邂逅那段珍贵的‘三线’建设记忆。”水城区交通建设(集团)投资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近年来,水城区通过保护工业遗产与打造文旅地标并举的策略,成功实现三线工业遗迹向旅游资源的转化,吸引众多游客慕名而来。同时,水城区还积极探索文旅融合的创新路径,将“三线”文化与本土特色文化深度融合,推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文旅产品和活动,包括“三线”文化主题游、工业遗产探险游、红色教育研学游等,为游客带来多元而丰富的旅游体验。

如今的水城区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原美食康养地和文旅融合新高地。在这里,游客们不仅可以品尝到地道的美食和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还可以领略到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体验到别样的旅游乐趣,文旅融合的深入发展,为水城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END

阅读 30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