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西路军的故事》《西路军女战士蒙难记》读后感
西征悲壮故事梗概
红西路军的故事曾经是一段尘封的历史,也是一段可歌可泣的血泪史。
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为打通苏联国际交通线获得外援,刚刚结束长征的红西路军两万多名(21800人)铁血战士便踏上新的征程。渡过黄河后,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孤军奋战在河西走廊,经历了无数次惨烈的战斗。
红西路军先后在一条山、古浪、昌、山丹、高台、临泽、倪家营、梨园口、石窝等地与马家军殊死搏斗,惊心动魄,惨烈悲壮,大小战役不下百次,将士们在冰天雪地里,在没有外援、弹尽粮绝情况下,视死如归,因敌我力量过分悬殊,血战到几乎全军覆灭。用生命和鲜血谱就的瑰丽诗篇,可歌可泣!是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的集中展示,永远值得人们尊敬和纪念。
据统计,西路军在整个征途过程中牺牲在战场上的有7000多人,被俘9200多人,其中约5600人惨遭虐杀(以张掖和西宁两地的屠杀最为残忍。张掖有3267名红军被害,一半是活埋。西宁亦有两千多红军被害)。
马家军对于战败的西路军的手段,简直毫无人性,令人发指,而反动民团、保长、甲长等也成了马家军的帮凶。对于红军女战士,马家军及其帮凶更是毫无尊重,分给部下做妻妾丫环,甚至是当作商品转卖多处。此外,活埋、火烧、割舌凌迟更是一样不落下,面对同胞的这些行为,与日本帝国何异!
流落在甘肃、青海、西宁等地或者历经千难万险回到鄂豫皖川等近千人、经党中央、兰州和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及当地群众救助回到陕甘宁边区的有4700多人。
让我们拂去岁月的尘埃,追忆那难以磨灭的悲壮与忠诚!
西路军精神永放光芒
“我们是铁的红军,钢的力量,工农的儿女,民族的希望,不打通国际路线,不是红四方面军!”这是一首充满力量、充满战斗力的歌曲也是红西路军西进途中的军歌。寥寥几个字,清楚地勾勒出红西路军在70多年前英勇杀敌、坚决完成任务的光辉形象。
红西路军在悲壮的西征途中,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共产党人不畏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情怀。红西路军将士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凝结了中华儿女坚忍不拔的品质,凝结了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红西路军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为后世的子子孙孙留下了永不磨灭的革命信念。
红西路军是征战路线最长的红军队伍。在整个征途中,遇到的困难和险境远远超过了长征。可他们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坚定不移的信念他们坚决服从中国革命的大局,他们自始至终服从中革军委的命令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悲壮惨烈的西征历程中,他们没有干部、战士之分,没有轻伤员、重伤员之分,全体官兵团结一致、同仇敌忾。
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面对西部荒原恶劣的自然环境,他们前仆后继、视死如归;面对敌人的屠刀和酷刑,面对革命成功后的考验,他们顽强不屈、忍辱负重;面对严重的挫折和牺牲,面对生的希望和死的选择,他们百折不挠、万死不辞。这一切的一切都深刻地体现着西路军从国家和民族大义出发的崇高精神,体现着中华文化最为优秀和最具刚性的血脉传承。
红西路军精神,即忠诚理想坚定信念、顾全大局服从命令、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生命不息战斗到底、顽强不屈忍辱负重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
忠诚理想、坚定信念的精神
由红四方面军的五军、九军和三十军组成的西路军,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战役,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经历过生死考验,是历经革命长期考验留下来的精兵。他们都有为民族独立解放而战的坚定信念,有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远大理想。
三军渡过黄河后,一直坚守着“打通国际交通线,取得苏联援助”的信念,与西北的马家军进行了多次激战。面对复杂多变的斗争局势和孤立无援的险恶处境,面对优势敌人的疯狂“围剿”,面对部队付出的惨重伤亡,他们始终保持革命必胜的信念、血战到底的意志、坚贞不屈的气节。
哪怕是部队与敌人连续激战、身处绝境时,西路军的指战员仍旧一心向党、壮志满怀,向党中央表示“我们坚信胜利前途,并号召全军斗争到底,现虽日食一餐,眼前无水,而绝不灰心,准备战到最后一滴血。”九军军长孙玉清在临死前也曾表示:我从参加革命之日起,就把个人生死安危置于脑后,死而无憾,引以为荣。
西路军失利后,被俘的战士们遭到了敌人惨无人道的屠杀。面对敌人无情的枪口和大刀,面对着生死存亡一线之际,红西路军的将士们毫不畏惧,他们大声呼喊着:“怕死的不是红军!”“红军是杀不完的!”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力量,能让红西路军的将士们如此大义凛然?是忠诚的理想,是坚定的信念,是红西路军的革命精神。
顾全大局、服从命令的精神
在红西路军的西进过程中,国内革命形势瞬息万变。党中央根据急剧变化的政治军事形势,多次调整战略任务,命令部队时而西进、时而东返;时而驻守、时而开进。红西路军的全体官兵服从命令,坚决以中央的命令指示作为统一思想和行动,叫向西就向西,叫向东就向东,叫打就打,叫停就停,一切以策应河东红军为大局。
西路军在取得一条山大捷后,迅速西进,以策应河东红军进行战略转移。随后,九军在古浪遭到挫败,仍士气不减。五军和三十军在九军的掩护下,一路向西挺进,到达永昌、高台一带。就在这个时候,党中央发来命令,要求西路军暂停西进,就地建立革命根据地。主要意图是调动蒋介石的兵力扼控黄河,以便河东主力红军东出或南出,进行大规模的战略转移。
西安事变发生后,黄河西岸的西路军欢呼雀跃。因为,国内局势暂时稳定下来,国共两党暂时和平共处。党中央命令西路军,停止西进转而东返,配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这一决定,让风餐露宿的西路军感觉异常欣慰。可正当西路军执行中央命令,开始调集军队东返时,却又突然接到党中央发来的电报,要求西路军“仍执行西进任务,占领甘、肃二州,一部占领安西”。西路军这才得知,西安事变已和平解决。
1937 年 1月 20 日,高合失陷,临泽、倪家营一仗打得异常艰苦无奈之下,红西路军总指挥部向中央提出了“东返”的主张。1月 23日,红西路军从临泽、倪家营突围转移到张掖西洞堡、龙首堡一带。27日,西路军歼灭追敌宪兵团,准备继续东进。
但敌人在东边布防严密东返的困难较大。红西路军决定,重返倪家营再寻找机会东返。回到倪家营后的西路军,处境并没有好转。这时,党中央让红西路军在倪家营固守50天,策应国共和谈,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处于困境的红西路军又以大局为重,取消寻机东返的计划,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坚守在倪家营。
在这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西路军一会儿西进,一会儿东返,疲于奔命。他们不仅要与敌人作斗争,还要与当地的恶劣气候环境、不配合的民众等作斗争。可他们仍旧处处以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红西路军坚决听从党的指挥,顾全大局、服从命令的严明军纪,是人民军队完成一切任务的根本保证。
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的精神
1937 年 3 月 14日,红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在石窝山召开最后一次扩大会议。会后,李先念率领三十军余部游击;王树声率领九军余部游击,张荣率领总部特务团一部、妇女团余部、伤病号及总部教导队游击。这个拥有两万余人的西进部队,经过多次战斗,已无多少有生力量。石窝会议后,西路军化整为零,分批突围。
夜幕下,三个支队的将领怀着极度痛苦而复杂的心情出发了。走向什么地方,谁也不知道,谁也不去问。可是,他们并没有丧失信心。他们认为,只要团结起来,胜利一定会属于大家。
在分批突围的过程中,他们仍旧遭到了马家军的围追堵截。李先念带领的左支队,历经千难万险,走出了戈壁沙漠,后来回到了远安;王树声率领的支队,多次被马家军冲散,后来也只有少数人回到了延安。
活下来的红军战士,他们无一不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依靠着敢于血战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协作的顽强作风,把红军的旗帜扛到了星星峡,扛到了延安。
西路军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仍旧保持严明的纪律和超强的战斗力,最主要的原因是官兵一致、团结共进、同仇敌忾、共渡难关的精神。这也是西路军精神的重要内涵。
生命不息、战斗到底的精神
西路军在极端恶劣的环境和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西路军凭借着英勇牺牲,不屈不挠的革命意志,孤军征战,奋力拼杀,敢于挑战生命极限,敢于创造战争奇迹,留下了很多感天动地的故事。
有一个战士的大刀刀刃砍卷了口,就用刀背砸敌人,刀落地了,就用双拳和敌人拼搏,最后与敌人扭打在一起,临牺牲前还用双手卡死了一个敌人。在高台保卫战中,西路军的弹药用完了,战士们便与攻进城里的敌人展开了巷战,与敌人肉搏起来。刀刃卷缺,石头打尽,便用拳打、口咬.终因敌众我寡,并与主力联系被切断,我军陷于力竭援绝的境地。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十三师师长叶崇本、参谋长刘培基以下3000 余人全部壮烈牺牲。
在凉州西四十里铺战斗中,西路军战士们在没有子弹和手榴弹的情况下,改用大刀与敌人拼杀。亲身经历这场战役的周纯麟后来回忆说:一个班长看见自己的战友被敌人杀死了,怒火满腔,他一口气连劈了三个敌人。就在他抢起砍刀劈第四个敌人时,突然被敌人砍了一刀,可是,在他倒下的时候,手中的砍刀依然把那个敌人砍死了。
在倪家营鏖战中,围墙被炮火轰塌,血肉就是屏障,前面的同志下去,后面的同志堵上来。轻伤员不下火线,重伤员倒在地上,仍紧握手榴弹,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此刻,生存就是战斗,战斗就是一切为了胜利,每个人都奋战到了最后一息!
红西路军正是凭着英勇善战、敢于拼杀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完成了党中央交给他们的战略牵制和策应任务。
顽强不屈、忍辱负重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