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才
青春是美好的,更是拼搏奋斗的!我的青春我做主,我的青春很无悔。
刚下学,我当了“见习妇女队长”
一九七三年底,十九岁的我,在献县郭庄中学高中毕业了。那时没有高考,无学再上,只有回村修理地球一条路可走。青葱岁月里的我,茫然不知自己的前途和未来。
那时是人民公社,村叫大队,还有民兵连。我们尹屯大队是个大村,有十九个小队,各小队都有民兵排。各小队的队长由社员选出,还有副队长、会计,民兵排长则兼青年突击队长,妇女队兼称铁姑娘突击队,队长选出后要经大队批准并任命。
本来我刚毕业,弃笔从耕,正当年富力强,理所当然应该成为青年突击队员。但我自幼体弱多病,身体单薄而修长。虽然身高1.76米,体重只有93斤,瘦弱单薄程度真有点可怜。
我向生产队长报到后,队长见我苗条身板,因材施用,安排我到妇女队任“见习队长”,就是听到钟声后带领年轻的妇女们出工劳动。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没有钟表,一是看太阳影子,再则听生产队里的钟声上洼下地劳动。各小队的队部就在牲口棚里,那钟其实就是用铁丝吊起的旧犁滑子,声音还是蛮清脆的。农业学大寨,大寨有以郭凤莲为队长的“铁姑娘突击队”,我村各小队也效仿建立了“铁姑娘突击队”。本来,我这七尺男儿没进入青年突击队,还有点气馁呢!但想想自己这超薄型的小体格,再看看人家大寨铁姑娘突击队的郭凤莲队长,咱也就心安理得了!不得不在心中默赞,我们九小队领导知人善任了。
其实,我们这妇女队,除了我这见习队长外,个个都是优秀队员。身材窈窕, 婀娜多姿,农业技术和生产劳动都是高手。每与青年突击队的劳动竞赛,我们妇女队从来不甘落后。收割小麦比赛,我们铁姑娘队的王玉花(颜姐)、陈玉兰(圣姐)、陈庆俊(俊姑)、陈玉考(考妹)、李崇雯(稳姑奶奶)等总能争得第一或优胜者。
在铁姑娘们的帮助下,劳动竞赛我也能达到中上游水平。
1963年7月华北地区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后,毛主席体察民情,发出了《一定要根治海河》的伟大指示。此后 ,每年春天和秋后,各生产队的青壮劳动力,都会投入到水利工程工地上去。即使在春秋农闲的兴修水利工地上,我们妇女队也积极参加不甘落后。青年突击队员手推独轮车,我们妇女队员就用绳索拉上坡。
1974年10月26日,在献县学礼村兴修水利工地上 ,有线大喇叭高亢洪量,不断播送着:“提高警惕,保卫祖国,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为人民!”,“一人参军,全家光荣。”号召有志青年,积极报名参军报国的征兵通知。急于当兵的我赶忙卸任“见习妇女队长”,怀着激动急切的心情跑了十几里路,赶到淮镇卫生院参加体检。
经过近一年的劳动锻炼,我的体质有了明显的提高,经过上站体检,身体各项指标都达到了一名准战士的标准。
面对激烈的竞争,我写了很革命的《入伍决心书》
然而,我始终心里很焦急,很紧张,面对激烈的当兵竞争,我心里一点底也没有。
我们尹屯村报名登记体检的适龄青年就有49名,根据往年大队批准应征指标仅4~6名。参军有多么踊跃,竞争就有多么激烈!那时候当兵是我们农村普通青年,跳出农门,走向远方的唯一出路,也是为自己解决温饱乃至前途命运的唯一办法啊!当时因连年遭自然灾害,村里每人口粮定量指标每天只有8两。
根据自己和家庭状况,我一个默默无闻的青年没有丝毫竞争力,上站体检了,身体合格了,能否被批准当兵入伍,心里一点底也没有。
我忧心忡忡,夜不能寐。苦思冥想,无计可施的我决定写信,写决心书。说动就动。连夜我从弟弟妹妹的书包里找来纸笔 ,挑灯夜战写至深夜,给征兵办的领导和接兵的人写了五封相同内容的信。我将写的《入伍决心书》的内容是:
入伍决心书
征兵办和接兵的革命同志:
我是尹屯大队第九生产队的革命青年李永才。今年19岁,家庭成分:贫农。个人成份:学生。文化程度:高中毕业。政治面貌:共青团员。
我坚决要求应征入伍,前几天也上站体检了,我家是贫农,我们有四兄弟,我是老大。我完全符合应征条件。虽说是和平年代,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居安思危。美帝、苏修亡我之心不死。毛主席教导我们说:“提高警惕,保卫祖国。”“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为人民”。
战争年代,我们的家庭也为国家做出过贡献。我二伯父,1948年参军,参加了解放战争。1950年又随部队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英勇牺牲在朝鲜战场上。他曾两次荣立二等功,三次荣立三等功,多次受到通令嘉奖,这些成为令我们后人崇敬的英雄。我们一定要以革命先烈、战斗英雄为榜样!我立志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捍卫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我认为我的政治条件完全合格,身体条件也合格,希望征兵办和接兵的革命同志,务必要批准我的入伍要求!深表感谢!
此致
革命敬礼!
郭庄公社尹屯大队第九生产队青年,李永才。
1974年10月28日。
第二天一大早我从本大队部供销点买来信封、邮票(那时每封信只贴2分钱邮票),分别发给郭庄征兵办三封,献县人武部两封。
如愿以偿当了兵,闷罐车载我去部队
不得不钦佩,当时的公社征兵办和县武装部工作效率之高。信发出的第七天,我就得到了回应。负责郭庄片的接兵干部林俊榜指导员来家访了!见面开门见山地说:“看了你的信,查了你的体检表,完全合格,我们已决定接受你入伍”。此时我忐忑不安的心情,哐当一下,如石头落地了!
1974年11月27日,我终于接到了献县人武部的《入伍通知书》。
让我们意外的是发入伍通知书的头天晚上,林俊榜指导员因中煤熏身亡,高满佳排长接手了带兵工作,并带我们到县礼堂参加全县新兵誓师大会一一即全县欢送大会。记得是鲁超英战友代表新兵发了言。
因等待部队领导和林俊榜指导员的家人,我们也在县委党校暂住了几日。开完了林俊榜指导员的追悼会,才于1975年1月8日上午乘军绿卡车赶到沧州火车站。
时近中午13时许,在蒙蒙细雨中,我们登上了南下的绿皮闷罐军列,慢慢悠悠,见站就停,见车就让,也不知经过了多少车站兵站?终于在13日到达广东省增城县石滩火车站。
原本高排长告诉我们,要学习老红军的长征精神,打起背包,准备步行五六十公里路,赶到营区的。结果下车后,刚站好队,部队的军绿卡车到了。我们登上卡车,功夫不大就赶到了部队操场。我们这批新兵凡在石滩站下车的,都是分到124师的,后来才知道那是372团大操场。然后向师部和各团分兵。
我虽然瘦弱,但有一米七几的个子 ,即高又瘦,还黑。典型的傻大笨粗又丑陋,自然是步兵扛炮的材料,如影随形地分到了370团75无后坐力炮二连(后改装成82无后坐力炮),开启了从戎15载的军旅生涯,还参加了对越作战,将拼搏的青春奉献给了军营。
注:本文作者李永才是美篇号作者河边柳的同学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