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新华区星光幼儿园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晨光幼教刘老师今日晨间分享:真正大格局的父母,往往做到“三不说、三不替、三不惯”。

2024-10-18 阅读1003

“格局,是一个人精神上的基本架构,它昭示着一个人的胸襟气度,也是一个人内在精神的直接反映”。父母的眼界与格局,决定孩子世界的宽度。曾国藩说:“谋大事者首重格局。”父母有大格局,孩子才能走得长远。作为父母,不能只关心孩子吃得饱不饱,穿得暖不暖,对孩子的关心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更要在精神层面关心自己的孩子。父母的格局决定了孩子看世界的视野和态度。有大格局的父母不会把所有的劲都使在孩子身上,而是给孩子独立生活和思考的空间。父母有格局,才能打开孩子的未来。真正大格局的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往往做到“三不说、三不替、三不惯”。

三不说不伤害孩子自尊和心灵

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是柔软的,有时候你无意中一句话比揍他一顿更痛。所以,这些话我们不要在孩子面前说。

不说打击贬低的话

哲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性的本质是渴望欣赏,孩子尤其如此,欣赏能让孩子长成参天大树,贬低能让孩子枯萎畸形”。人性的本质是渴望欣赏,一味的贬低只会摧毁孩子向上的志气,让孩子变得自卑、消极。唯有鼓励和赞扬,才能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推动他们持续向前。不得不承认,有一些父母特别擅长打击教育,无论孩子做得是不是合他心意,他都会毫不留情的给予孩子打击。有教育专家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孩子的自卑感是由父母诱发的。很多孩子小时候乖巧,到了青春期叛逆、厌学、不听管教,其实就跟有的父母打击教育有很大关系。孩子在父母的打击教育之下,慢慢学会了沉默,遇到困难宁肯用沉默来包装自己,也不会跟家里、跟朋友倾诉。作为父母一定要谨记:那些披着“爱的名义”打击式教育,真的会将孩子一步步推向深渊;这样的打击式教育,只会让孩子更不自信,更没有安全感。大格局的父母要懂得为孩子捧场,用欣赏的目光和坚定的掌声,为孩子的前进路上助力。

不说控制命令的话

孩子是个活生生的人,不是个没有思想的提线木偶。只会机械般服从命令的孩子,不是心理健康的孩子。美国作家爱德华说过:家庭关系紧张,父母专制,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讲民主等因素,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与人生。如果强势的父母总是伸长了双手,总是像直升机盘旋在孩子头顶,牢牢控制孩子的一切,会带来毁灭性的结果。孩子要么默默忍受,内心堆满痛苦,但凡抓住一个机会,就逃得远远的,再也不想回家。大格局的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倾听孩子的意见,与孩子平等交流,才是和谐的家庭氛围。

不说道德绑架的话

《有毒的父母》一书中就提到过:在众多“有毒”的父母中,“道德绑架”就是其中一类。他们利用子女的内疚心理,通过道德绑架的方式来操控、干预子女的人生。传统的孝文化中,父母是家庭的“掌权人”,父母养育之恩大于天,他们给予了子女生命,所以作为孩子就应该以父母的话为准,不能违背父母之命,否则就是不孝。教育学者马卡连柯说过:“一切都给孩子,为子女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中国家庭中,父母为子女倾尽所有,恨不得把所有的爱和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表面上看父母之爱,但实际上,满到溢出来的爱,慢慢变成了令人窒息的枷锁,锁住了孩子,也困住了父母。真正大格局的父母,是把自己和孩子都当成独立的个体,在爱自己,再去爱孩子,这样才能给孩子做好榜样,让他们更好地过完这一生。

三不替培养孩子独立和自信

为人父母,总是对孩子的成长充满期待。希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希望孩子越来越懂事、优秀。但无论如何,父母的管教都不应“逾越”,不要去干预孩子的成长。有时候,父母放手,孩子才能成长得更好;有时候,父母表现得“冷漠”,孩子才会更优秀。

一、不替孩子说话

为人父母,总害怕孩子的一些行为丢了面子,好比如别人问话不懂得回答等。所以很多父母便养成替孩子作答的习惯,但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在孩子开口之前,就把孩子想要表达的话,堵在嗓子眼。替孩子说话的父母,其实是在剥夺孩子的话语权,剥夺孩子表达自我的机会。父母要做的,不是代替,而是教会。教会孩子如何正确说话,比代替孩子说话更有意义。代替只会令孩子越来越难“开口”,越来越不会表达自我,依赖父母。所以说,优秀的父母更看重“教”,而非“替”。

二、不替孩子发泄情绪

很多父母发现孩子受伤,哭闹时,第一时间会选择帮孩子发泄情绪,以达到控制孩子情绪的目的。好比如孩子摔倒了,父母的第一反应就是拿物品砸地板,或者使劲跺几脚地板,帮孩子发泄“都怪地板摔疼我家宝宝了。”很多孩子见状,会停止自己的哭闹,但不是因为情绪得到宣泄了,而是被父母的行为所吸引,觉得新奇。长时间如此,孩子会在心底默认为,只要事不如人愿,就可以像父母一样“暴力”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孩子便容易形成嚣张跋扈的性格,遇上问题,只会发泄情绪,而不会找原因找解决方法。父母替孩子发泄情绪,还容易导致孩子将真实情绪积压在内心,积郁在内心的情绪越多,孩子更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所以说,优秀的父母允许孩子有情绪,更允许孩子去发泄自己的情绪。父母应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去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直接代替孩子,去发泄情绪,给孩子树立坏榜样。

三,不替孩子包揽一切

杨绛的父亲说:教育孩子独立,胜过当第一。孩子拥有再优秀的履历,都抵不过生活无法自理这一缺陷。而那些所谓啃的老一族,也大都是由父母亲手缔造出来的。父母大包大揽,事事替孩子操心,教育方法不当,最容易养出“白眼狼”。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了他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生活学习的能力也是一个不断尝试,积累的过程。如果一个孩子只会学习,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便无法过好自己一生。著名作家说过:做父母,是有有效期的。一旦有效期到了,孩子总归是要自己独自生活。不要让你今天的大包大揽,成为孩子今后独自生活的人生脚镣。父母不能代替孩子去成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代替得越多,孩子便成长得越慢。优秀的父母更懂得放手,而非替代。

三不惯培育孩子的责任和担当

古人言:“爱之适足以害之”,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若能做到“三不惯”,孩子将来必定更有出息。

一,不娇惯

娇惯孩子,会使其丧失独立性和责任感。《论语》中孔子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娇惯孩子容易使他们变得轻浮,缺乏威信和自律。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应该学会自律和自我管理,而不是事事依赖父母。如果孩子习惯了被娇惯,他们很难在面对困境时独立解决问题,缺乏应对挫折的能力。因此,父母应当适当地放手,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二,不纵容

纵容孩子的过错,只会使其错误行为愈演愈烈。《孟子》有言:“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之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教育孩子也是如此,对孩子的错误不能一味宽容,而要及时纠正,让他们明白是非对错。在孩子犯错误时,父母应当坚持原则,给予适当的惩戒,而不是为了避免冲突而选择妥协。这样能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加明辨是非,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三,不溺爱

溺爱孩子,会使其失去对生活的基本能力。《礼记》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溺爱孩子,往往是父母替孩子包办一切,使其失去了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习如何独立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而不是一味地依赖父母的庇护。父母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但这种爱应当是理智的、适度的。让孩子在关爱中学会独立,自信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做到“三不说、三不替、三不惯”,让孩子在爱的滋养和规则的约束中茁壮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阅读 100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