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表彰大会

樱露
创建于10-17
阅读 141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各位家长朋友们下午好🌞

      今天下午给孩子们举行了简单颁奖仪式🏆🏆🏆,请您欣赏。

00:31

课堂之星⭐️

    何俊沫 姚泽卿 苏梓萌 邵铄 

‍ 梁璐伊 靳琳茜  许秋水

吕恬一 杨牧锦 张博皓

作业之星

张家泽 赵知九 萧浩宇 

李沫苒张博皓 尚小羽 

郝子华 翟悦涵王梓蜜 卓静怡

王易萱 周芯瑶 付欣妍 赵芙笛

进步之星

陈子湛 李宝麒 武怡伊 王梓煦 

‍李君硕 薛沫萱 朱浩泽 王楚翰

单继峥 肖睿辰 李毅哲 张栩僮

诵读之星

孙翊宸 王丽茗 侯梓宸 

麻子儒 曹梓萱 张佳盈 

读书之星


‍李毅哲 邵铄 张栩僮 李宝麟 

郝子华 杨子兮 张博寒 周芯瑶

刘廿 姚泽卿 韩恒毅 王易萱

吕恬一 郝子华 杨牧锦 张博皓

‍薛沫萱 王梓蜜

优秀组长

👍👍

优秀小组

👍👍

👍👍

👍👍

👍👍

       一张张小小的表扬信背后体现了孩子们的努力付出,背后也凝聚了家长们的努力!

       没有获奖的孩子也别灰心,每一位小朋友只要努力用心去做,每月都会有机会,老师和同学们都会看到👀

       希望我们都能发现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相信一9班的每一位孩子都是闪闪发光的小星星⭐️群星闪耀,熠熠生辉。

‍      好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孩子的进步离不开家长的鼓励,优秀的孩子离不开家长的帮助。只有家长和老师相互配合,才会给孩子提供1+1大于2的效果,小星星们继续加油👏

      成长是“渐渐的事”

      优秀是“坚持的事”

      愿所有的孩子都做自己的太阳☀闪闪发光🌞

家教文章

       本周给家长分享的文章转自洞见, 2024年09月20日发表于安徽。文章的题目是《3岁立恩,6岁立威,12岁立价值,父母一定要及时把控》。

      “所有的婴儿出生都是平等的,没有人会说话、数数、读书或写字,但这些孩子在进入幼儿园时却是不平等的。差异的原因在于,他们的父母是尽力培养他们,还是仅仅看着他们长大而已。”

       一个人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他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正如《人民日报》所言:教书的是老师,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没有比父母的言传身教再好的教育方法了。

        一、3岁立恩,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心理学家哈洛曾经做过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把刚出生的小猴子从母亲身边带离,在之后的165天中同另两个“母亲”在一起——挂着奶瓶的“铁丝妈妈”和什么都没有的“绒布妈妈”。初始阶段,小猴子经常围着“铁丝妈妈”,但没过几天,令人惊讶的事情就发生了。除了感到饥饿的时候会去“铁丝妈妈”那里喝几口奶水,其他更多的时候,小猴子都是与“绒布妈妈”待在一起。

       在碰到不熟悉的物体,如一只木制大蜘蛛时,更是会立即跑到“绒布妈妈”身边,紧紧地抱住它,汲取安全感。这一实验表明,幼小的动物除了需要物质上的满足之外,同样也需要精神上的慰藉。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如此,父母的陪伴胜过一切物质需求。

       主持人杨澜就曾在一个论坛上,讲过自己与孩子的故事。儿子出生后,她一直全心全意的陪着他。直到有一次,因为工作的原因,她整整出差了一个星期。回到家的那天,儿子把脸背对着她,一直不说话,过了好久,才委屈的哭出声来。

       那个时候她才发现,自己的离开可能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创伤。她下定决心放下工作陪伴孩子,也正是这之后的陪伴,重塑了孩子心底最重要的安全感,杨澜感概道:“如果不抓住机会给予孩子好的陪伴,很多缺失,是一辈子都难以弥补的。”

        对父母来说,外出打工可能是迫于生计的必然选择。但对孩子来说,感受到的可能只有被抛弃的痛苦和无助,尤其是年龄尚小的孩子。正如李玫瑾教授曾多次强调的:“孩子3岁前,能否与父母建立亲密的依恋关系,影响到他们大半生与父母间的相处模式。”

       这一阶段,是构建孩子安全感、幸福感最重要的阶段。缺少陪伴的孩子,性格上会变得孤僻、冷漠,感受不到被爱,自然学不会如何爱人。而在父母陪伴中长大的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与支持,更愿意探索世界、与人交流,成长的自信、开朗。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父母一定要意识到,在孩子3岁以前,亲密的陪伴是最为重要的。

       1. 经常和孩子进行身体接触。

       例如拥抱、牵手等,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温度,感受肢体接触中带来的心理上的满足。

       2. 多与孩子互动,增进情感教育。

       与孩子待在一起时,放下手机,专心互动,时刻注意孩子的情绪,事事有回应。

       3. 经常陪伴孩子,避免长期分离。

      “分离焦虑”对孩子的成长有明显的消极作用,为了孩子健康成长,父母应尽量克服困难,多陪陪孩子。

        二、6岁立威,树立正确的规则意识

       李玫瑾教授说:“3-6 岁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行为能力也在增强,如果家长百般呵护、纵容,就会养出一个蛮横的孩子。”孩子身上有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领路人的父母,意识不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

       前几天去看电影,有个五、六岁的小孩一直在各种吵闹。电影快一半的时候甚至拿着激光笔到处乱照,还不小心照到了一个男人脸上。那个人当场就发火了:“谁家孩子啊,能不能管管啊,不知道激光笔多危险吗?”电影院鸦雀无声,因为没人回应,那个人骂骂咧咧地坐下了。

       几分钟后,那个孩子又打开了激光笔,还报复性的频繁照射那个人。忍无可忍后,那个人走到了熊孩子旁边,给了他一巴掌。这时,熊孩子两边的座位突然站起了一男一女2个人,一边推搡嘴里一边说着:“怎么还打孩子呢?他还小,还是个孩子,你和他计较什么……”

       后来,有人报警了,他们被一起带去了公安局。这本来只是一件小事,只要孩子的父母在事件发生的最初,好好约束一下孩子就行。结果他们却装作自己不在场,直到孩子被打才站了出来,还一直为孩子的错误行为找借口。

        莫言曾经说:“现在有很多父母将孩子的坏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老师身上,怪罪到孩子的身上,就是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殊不知,每一个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不负责任的家长,是他们的骄纵与维护,让孩子变得如此不讲理,如此蛮横的,这对孩子的未来有任何益处吗?

       那个经典的“小时偷针,长大偷金”的故事,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在被执行死刑前,儿子一口咬掉了母亲的耳朵,他说:“我恨她,要是她能在我一开始犯错的时候,不是夸我做得好、真聪明,而是打我一顿,教我要走正道,我就不至于落到今天这个下场。”

       加拿大著名心理学家乔丹.彼得森说:“小孩子就像寻找墙面的盲人一样,需要不断地前进和尝试,然后才能发现边界在哪里。”如果父母不能在这时好好教育孩子,等他大了就真的管不住了。所以,父母一定要抓住这个时间段,在孩子6岁前,帮他立好规矩,树立规则意识,确立好为人处世的边界和底线。

        1. 做错事,认错道歉。

        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死不悔改。在孩子犯错时,家长首先要做的不是暴力镇压孩子,而是仔细地告诉他这件事为什么是错的,在孩子真正理解后,带着他前去道歉,求得谅解。

         2. 担责任,行动弥补。

       学会承担责任,是孩子走向成长的关键一步。家长要让孩子明白,自己做了错误的事,就该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也是锻炼他们思考力和处事能力的一个机会。

        3. 适当惩罚,别心软。

       没有惩罚,就没有进步。家长给孩子最大的爱,是带着规矩的爱。通过一定的惩戒措施,让他感受到犯错带来的后果,在“痛苦”中得到成长,记住这份教训。

         三、12岁立价值,培养心理阳光的孩子

        前段时间,有个母女对话的视频刷爆热搜,引得各大官媒都纷纷点赞。起因是,一家人出去旅游,买票的时候,妈妈却多花了482元买了一等座。

       女儿不解,觉得二等座也不是坐不了,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呢,节约点不好吗?妈妈却斩钉截铁地告诉她:“你值得一等座,你也配得上一等座。”

        女儿又问:“那商务座呢?”

      妈妈笑着回答:“商务座你也配得上,但爸爸妈妈目前的能力还配不上,但这不是你的问题,而是爸爸妈妈的问题。”

       女儿有点内疚的继续说:“可我不想你们为了我那么辛苦。”

       妈妈连忙解释:“不不不!就算没有你,爸爸妈妈也要努力的呀,只不过有了你,我们努力的动力会更大。你要知道,你值得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当然前提是,你也在为之努力。”

      讲这个故事,并不是为了鼓励家长们,给孩子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优质生活,而是想要提到那个大部分家长都不在意的、稀缺的“配得感”。“配得感”是什么呢?是告诉孩子一切美好你都值得拥有,是让孩子即使物质不能满足,至少精神是足够丰盈的,让孩子想要为了这些美好去奋斗,而不是因为家长的“贫穷教育”感到自卑和羞愧。

       在网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小美家境其实挺好的,但她自己并不知道。因为父母觉得,要是小孩子生活在一个比较富裕的环境,很容易不思进取,于是决定瞒着她真实的家庭状况。他们一家人租着一个城中村的小房子,过得非常节俭。

       每次吃饭,妈妈都要盯着小美,让她把碗里的饭全部吃完,即使吃不下了也要硬塞进去,不能浪费。

       每次买衣服,爸爸总是习惯性的买大一号的码数,因为可以多穿几年,该省得省。

       每次小美不小心弄坏了东西,都要得到一顿劈头盖脸的责骂,因为她不懂珍惜……

       就这样,小美穿着不合身的衣服鞋子,小心翼翼地,“节俭”地度过了那几年最美好的青春时光。

       她不敢和女同学站在一起,不敢犯一点错误,每次花了家里一点钱就开始愧疚,内心充满了压抑。当她成年后,得知父母仅是因为担心她“变坏”才对她如此严厉时,她大闹一场,远离了他们,但从小养成的、根植在心里的那种自卑,却再难彻底清除。

      李玫瑾教授曾说过:“孩子的成长是分阶段的,12岁是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期。”

       满身都是负面情绪的孩子,即使再优秀,内心依然是不健全的。性格决定命运,家长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不要因为自己错误的行为,害了孩子的一生。只有家长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理,懂得换位思考,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阳光活泼的孩子。

        1. 多鼓励,少贬低。

        没有一个人能在不断地指责中,依然保持心态稳定的,孩子自然也是。父母要学会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他们才能在这种成就感中继续做得更好。

       2. 多沟通,少唠叨。

      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家长要学会慢慢转变思想,学会尊重孩子,将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人,这样孩子才会愿意与父母交流。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个观点说的很对:“每一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我们当父母的对了,孩子自然就对了。”

       教育,是一场塑造灵魂的修行,是一个共同成长的机会。做父母的,惟有全力以赴,帮助孩子成长为更好的人,指引孩子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才不负带他来这人间一趟。

       愿所有父母都能在这三个阶段教育好孩子,处理好亲子关系,当好孩子通向美好人生的引路人。

阅读 141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