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市农业农村局老年人协会在结合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中,庆祝建党103周年纪念日前夕,6月29日,组织党员同志赴义乌红色教育基地分水塘村参观学习。
分水塘村位于义乌西北部的大峰山偏僻山区。陈望道翻译了一部改变19世纪以后人类历史的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他的故居依然保存着,并成为义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大家仔细听讲导游介绍分水塘村文化
观看资料
陈望道,中国著名教育家、修辞学家、语言学家、曾任民盟中央副主席。他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忠诚于祖国的教育事业。他翻译了中国第一篇《共产党宣言》。
传说,民国九年(1920年),陈望道把自己“关进”了故居柴房。时值早春,天气还很寒冷,到了夜晚,刺骨的寒风袭来,冻得他手足发麻,但他始终废寝忘食地翻译全天。
一日三餐和茶水等,则常常由母亲送过來。有一天,陈望道母亲特地包了粽子,配了些家乡特产红糖,给陈望道补补身体。
他母亲把粽子和红糖送进去后,过了一会儿,在屋外问道:“是不是还要加点糖?”就听陈望道说:“够甜,够甜了!”
等到母亲进去收拾碗碟时,只见陈望道满嘴都是黑乎乎的,原来他把砚台里的墨汁当作红糖,拿粽子蘸着给吃了!
就是这样,陈望道忘我地一字一字斟酌和推敲,花了比平时多5倍的功夫,历经3个多月,终于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全文翻译工作。
前往陈望道故居
陈望道故居位于分水塘村后部,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为院落式庭院建筑,二层九间二廊,有天井及花园。
合个影留念
说明:有关文字解释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