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组第七周教研

地理邱学群
创建于10-17
阅读 40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金秋十月,岁在甲辰。高二地理组在夏秋之交开展了本学期第七周的教研。

23级地理组第7周教研安排:

主题:

1.政治理论学习

2.月考试卷分析

3.《气压带风带》集体备课

4.余娟娟老师公开课

主持: 余娟娟

主讲: 邱学群,余娟娟

主评: 全员

主编: 邱学群

一、政治理论学习

思想如炬,引领未来。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世界发展大势和国家发展全局,着眼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作出了一系列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深化了对我国教育事业的规律性认识,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

近日,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同志《论教育》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习近平同志《论教育》的出版,对全党全国尤其是教育系统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其时代背景、科学体系、精神实质,深刻领会其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切实增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责任感、使命感,做有理想负责任的行动主义者,努力开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月考成绩分析

本次月考我们使用的是金太阳联考试卷,参与学校超过50所。地理试卷考察范围为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至第二章第二节,考试形式为15道选择题,5道大题,和高考规格相同。全校平均分77.12(赋分),其中4班87.05拔得头筹,19,7,20班平均分都超过80分。试卷难度一般,试卷考察形式有图表,文字材料,示意图等形式丰富,考察内容涵盖范围内大部分知识点,其中也有拓展延伸部分如抛物线形沙丘。

通过这次考试也启发我们知识点讲解需要继续基础化,明确化,形式可以多样化,并且适当拓展延伸。期待下次的进步。

三、《气压带风带》集体备课

 3.2 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地理核心素养:

1.制作并观察三圈环流模型,运用示意图描述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

2.归纳和总结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季节移动规律。

3.运用等压线分布图和实例分析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及特性。

教学难点: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2课时

 导入:

    视频播放:马纬度等相关知识。

    提问:日本气球炸弹可以飞到美国借助的气流是?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纬度30°附近为什么无风呢?

知识回顾:热力环流与近地面的风

新课讲授:

一、三圈环流的形成

任务一:三圈环流是如何形成的?

    1.大气环流概况

    概念: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大气环流。

    成因:高、低纬度地区、海洋陆地的受热不均(太阳辐射),以及地转偏向力、地形等。

    意义:使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

    2.单圈环流

    【自主思考】

    假设:①地表均匀②地球不自转③太阳直射赤道

    请画出赤道和两极间的热力环流。

    学生回答参考:作图如右图

    过渡:

    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实际存在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参考:不存在

    教师讲解:

    对的。单圈环流只是理想状态下的一种大气运动模式,是在三个假设条件下形成的,与我们的实际情况相去甚远。接下来我们将刚才的假设条件去掉一个“地球不自转”,也就是基于地球自转,假设:①地表均匀②太阳直射赤道。

    播放视频: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自主思考】地球上的大气运动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3.三圈环流

    (1)低纬度环流圈

    赤道地区接受太阳辐射能量多,近地面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密度减小,气压降低。这样赤道地区就形成了一个低压带——赤道低压带。赤道地区上升的暖空气,在高空向南北分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北流的一支逐渐向右偏转成西南风,到达北纬30°附近高空时偏转成了西风。这样,来自赤道高空的气流在这里不断堆积下沉,使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压带。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压带流出的气流,一部分向南流向赤道低压带,逐渐向右偏转成东北风,称为东北信风。东北信风在赤道地区辐合上升。这样,便在赤道与北纬30°之间形成一个低纬度环流圈。

  (2)中纬度与高纬度环流圈    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压带向北流出的气流,逐渐向右偏转成西南风,称为盛行西风。北极及其附近是纬度最高的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最少,终年寒冷,空气受冷收缩下沉,形成极地高压带。从极地高压带向南流的气流,逐渐向右偏转成东北风,称为极地东风。它与较暖的盛行西风在北纬60°附近相遇,暖而轻的盛行西风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极地东风气流之上,在极地高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之间形成一一个相对的低压带,称为副极地低压带。从副极地低压带上升的气流在高空又分别流向副热带和极地上空,从而形成了中纬度与高纬度环流圈。

    【合作探究】南半球三圈环流的形成,请同学作图,并阐述原因。         

 学生回答参考:作图如上图。    教师讲解:

    学生在描述的过程中,应着重对学生表述内容的科学性、逻辑性进行评价,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自主思考】赤道低压带与副极地低压带形成原因一样吗?

    副热带高压带与极地高压带呢?

    学生回答参考:

    不一样,极地高压带是因为极地气温低,副热带高压带与是因为堆积下沉。

    教师讲解:

    热力原因: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大气的膨胀上升或收缩下沉运动,从而导致近地面形成低气压或高气压的原因。

    动力原因:在水平方向上,由于气流运动造成空气在一定区域内聚集辐合或辐散导致气压发生变化的原因。在近地面气流辐合上升,气压降低;气流辐散下沉,气压升高。

    动力因素形成: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

    热力因素形成:极地高压带、赤道低压带。

二、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任务二:气压带和风带有什么分布规律?

    【合作探究】形成的气压带和风带有什么分布规律呢?

    学生回答参考:

    全球共形成七个气压带,即赤道低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高压带。在气压带之间形成了六个风带,即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南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

    教师讲解:

    1.气压带和风带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相间分布;

    两个气压带之间是风带,风带之间是气压带;每个气压带约占10个纬度,每个风带约占20个纬度。

    2.7个气压带: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

    3.6个风带:同一半球高低纬风向相同,与中纬度风向相反。

    【知识拓展】气压带和风带变式图

    三、气压带和风带影响下的天气

任务三: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有什么天气现象?

    【合作探究】1.在哪些气压带的影响下多阴雨天气?(高压还是低压)?

    2.在哪些风带的影响下多阴雨天气?(较高纬流向较低纬?还是?)

    学生回答参考:

    1.低压雨,高压晴。

   2.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风,更加湿润。

    教师讲解:

    1.低气压带影响的地区多阴雨天气,气候湿润;

     高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多晴朗天气,气候干燥;

    2.西风带影响的地区多阴雨天气,气候湿润;

     信风带: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多晴朗干燥天气,降水稀少;

     大陆东部因受来自温暖海洋上的信风带来水汽的影响,降水较多,气候湿润。

     极地东风带寒冷而干燥,降水稀少。

    信风带、东风带:气流由较高纬流向较低纬,遇热、少雨。

    西风带:气流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遇冷、多雨。

    【知识小结】气压带和风带特征

【合作探究】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有什么天气现象?

1.三圈环流形成的主要原因?

成因:高、低纬度地区的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

2.     高低纬地区的热量差异主要原因?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3.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会移动吗?随什么的移动而移动

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四、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任务四:气压带和风带随季节有何移动规律?

    【合作探究】1.三圈环流形成的主要原因?

    2.高低纬地区的热量差异主要原因?

    3.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会移动吗?随什么的移动而移动

    学生回答参考:

    1.高、低纬度地区的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3.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教师讲解:

    播放视频: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移动,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做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其移动幅度约为10°纬度。

    【解决导入问题】

    1、飞象行动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最富有创意,也是战争史上最奇特的计划。 在执行中一共制造了10000个气球,放飞了9300个,估计有1000个气球抵达美洲上空,大部分炸弹投在人迹罕见的地方,有记录的只有285起。涉及北至阿拉斯加,南到墨西哥的广大地域。大部分落在美国西北部的沿岸地区。

    日本气球炸弹可以飞到美国借助的气流是?

    学生回答参考:

    受中纬西风带的影响,盛行西南风。

    2、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

    学生回答参考:

    冰岛位于北极圈以南地区,受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带的影响,盛行上升气流和西南风,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将火山灰吹起,在西风的作用下输送到欧洲上空。

    3、18世纪产业革命前,海上航行靠的是由风力带动的帆船。航海家们发现30°纬度附近总是无风,帆船进入该海区无法航行。帆船装载许多马匹,由于草料和淡水的不足,马匹都相继死掉。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无风区所处的30°纬度叫做“马纬度”。纬度30°附近为什么无风呢?

    学生回答参考:

    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无风,形成了副热带高压带。

【课堂练习】

    下图为“全球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若乙气压带的成因是热力原因,则②处盛行(     )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2.若乙位于北半球且有极锋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为极地高压带 B.甲为副热带高压带

     C.②风带为信风带 D.①风带为极地东风带

    【解析】1.D  2.D  

   小结

四、余娟娟老师《低气压(气旋)与高气压(反气旋)》公开课

余老师首先利用“鱼雨”视频导入,抛出问题:鱼雨成因,引导学生进入今天课程的学习。

教学过程:从定义入手进行名称的区别,

通过图片和画图的形式对知识点进行讲解,讲解过程中学生听课认真,有时低头做笔记,有时听得津津有味。课堂反馈很好。

课后,在地理组办公室,集体进行讨论。

阅读 40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