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蕴芬芳,“研”助成长——南雄市小学数学“任务驱动式”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米苏苏
创建于10-17
阅读 352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秋日共研,催开一树桂香;追梦教学,沉醉一路芬芳。迎着和煦的阳光,我们如约而至,相聚在永康路中心小学。

为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我市教学质量再提升,10月17日,在南雄市教师发展中心组织下,东莞支教教师蔡汉年老师和魏山老师积极承担了《比较图形的面积》和《倍数与因数》两节“任务驱动式”课堂教学公开课。

参加本次教研活动的有南雄市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张玮老师和曾庆京老师、中心教研组全体成员、全市各校数学教研组长和五年级教师代表。‍

课例展示

课例1 五年级《比较图形的面积》

本节课由蔡汉年老师执教。这节课一共分为两个任务,一:找一找和验一验;二:说一说和拼一拼。蔡老师以这两个任务为主线,创设紧扣教材学习目标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了思维的空间,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探究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

在任务驱动下,蔡老师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安排学生小组合作展开探究,将动手操作法、讨论交流法、引导发现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放手让学生充分利用方格纸等不同的学习材料,在自主探究中掌握了多种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数方格、重叠法、割补法和拼接法,从中体验到比较图形面积大小方法的多样化。其中还通过平移重合、翻转、“出入相补”原理等,体验了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整节课,学生全员主动参与到活动中,课堂上学生活动有方,发言有序,完成了任务驱动式学习,真正成为课堂小主人!

课例2 五年级《倍数和因数》

本节课由魏山老师执教。魏老师以“我会变”和“我会写”两个任务为驱动,结合有趣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发现新的知识结构,体会到在表达倍数关系时,不能单一地说“谁是倍数”,而要用完整的语句——“谁是谁的倍数”来体现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魏老师在教学时,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提出任务从乘法算式引入后,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结合自己对倍数与因数概念的理解,再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在思维的碰撞中发现可以用乘法或除法来求一个数的倍数,再通过魏老师的引导,理解了倍数与因数是互相依存的关系。

‍在课堂上,魏老师留给了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使生本教育理念得到充分落实。

评课

课后,全体听课教师对两节课例进行了研讨交流,老师们都积极发言,将自己的所思所感用数学的语言做了分享交流。大家都认为这两节课的学习任务目标明确,在任务驱动下,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既掌握了数学方法,又提升了学习能力,真正落实了核心素养。

最后,两位教研员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

‍张玮老师充分肯定了这两节课的亮点,表示这两节课给我们带来了启发和思考,因此向老师们提出建议,要重视单元起始课的授课,起始课应体现大单元概念,为后面的课时做好铺垫;在课堂上,教师要精心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的学习有抓手,让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在“真情境、真问题、真思考、真学习”中进行学习,还要善于利用丰富的激励评价语言,使学生关注自己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学习行为和学习态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曾庆京老师提出要求,希望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和新课标要求,将核心素养落实在每一节常态课上,使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

        教无涯,研无尽,研前有准备,研中有碰撞,研后有思考。本次教研活动基于“任务驱动式”课堂教学落实了“研-教-评”一体化,是一场区域间的学术交流,是一次充满力量的主题学习,更是一次名师的专业引领,能让教师对“任务驱动课堂”有更多的了解与思考,使教育之花愈发灿烂!

撰稿:沈璐

拍摄:邓慧璇、刘丽群

审核:胡锦云

‍终审:张玮、曾庆京

阅读 352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