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3日重阳节当天,世翰大学孔子学院韩方院长金在元先生与中方院长张琳女士的带领下,携海外教师林树馨教授及全体志愿者教师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登山活动,地点选在了韩国木浦的儒达山。这不仅是一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更是一次文化与历史的深度体验,旨在增强志愿者教师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文化素养,同时作为孔子学院下半年志愿者教师力量强化教育的重要环节。
登山活动的背景与意义
世翰大学孔子学院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在韩国推广汉语教育和中国文化。金在元院长与张琳院长共同领导下,学院在文化活动的组织上尤为重视,特别是在重要的中国传统节日期间,学院总是积极策划丰富的活动来展示和传承中华文化。重阳节登山活动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进行的。
儒达山历史与“木浦的眼泪”
儒达山不仅仅是木浦市的自然象征,还承载着这座城市悠久的历史文化记忆。登山当日,清晨的空气格外清新,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树梢上,志愿者教师们兴致高昂,怀揣着对历史的崇敬之情,整装待发。金在元院长一边带领队伍攀登,一边为大家娓娓道来儒达山的历史故事。他讲述了儒达山在朝鲜半岛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尤其是作为儒学文化传播的标志性地点,它见证了几代儒家学者的成长与传承。
儒达山不仅是一座普通的山峰,它承载了木浦人民的记忆和情感。在朝鲜王朝时期,这里曾是儒生们研习儒学、进行学术交流的场所,因而得名“儒达山”。听完讲解后,志愿者教师们对儒学在朝鲜半岛的深远影响有了更深的理解,特别是它在木浦这样一个沿海城市中的特殊地位。通过这些讲述,教师们不仅增强了对儒家文化的认识,还深刻感受到文化传承对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除了儒学文化,金在元院长还为大家讲述了“木浦的眼泪”这一悲情故事。木浦,作为韩国的一个港口城市,曾在20世纪初期遭遇了多次战乱和动荡,尤其是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木浦人民经历了巨大的苦难与屈辱。“木浦的眼泪”不仅仅是指这座城市曾经的艰难历史,更是一种象征,象征着在困难和压迫面前,木浦人民坚持不懈、坚韧不屈的精神。这种结合文化与自然的登山体验,让志愿者教师们对木浦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在心中留下了深刻的文化记忆。张琳院长也表示:“儒达山不仅仅是一座美丽的山峰,更是一座见证了木浦历史变迁的文化高地。”
教师力量强化教育:从文化认同到教学提升
此次登山活动是世翰大学孔子学院2024年下半年志愿者教师力量强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通过历史文化学习与户外团队活动相结合,增强教师们的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张琳院长在途中也对志愿者教师提出了殷切希望,鼓励大家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语言的传授,更要注重文化的传播与融合。她指出,作为海外汉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中文技能,还要通过语言桥梁,让更多韩国学生理解并认同中国的历史与文化。
志愿者教师们在两位院长的引导下,一边攀登,一边思考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融入文化元素。很多教师都表示,通过此次活动,他们不仅对韩国本地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增强了作为文化传播使者的责任感。
温馨的午餐时光
经过数小时的攀登,教师们顺利抵达了目的地,俯瞰整个木浦市区,风景如画,心情也格外舒畅。大家稍作休息后,开始了下山的旅程。此时,已近中午,山间的微风吹散了上午的疲惫,肚子也开始发出“抗议”。在两位院长的带领下,所有人前往木浦市区的一家餐馆,共同享用午餐。
午餐时间,大家围坐在一起,品尝着地道的韩国美食,氛围格外融洽。金在元院长与张琳院长不时与教师们交流,分享各自的教育理念与教学心得。这种轻松而愉快的互动不仅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也让志愿者教师们更加坚定了未来工作的信心。
团队精神与文化传承的双重收获
此次儒达山登山活动,不仅是一次身体的锻炼,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志愿者教师们通过这次活动,增强了团队协作的精神,同时也对木浦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大家更深刻感受到儒家文化的精髓以及历史对当代教育的深远影响。
通过此次活动,世翰大学孔子学院的志愿者教师们不仅在教学能力上得到了提升,也在文化认同和个人成长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步。他们将以此次登山活动为契机,把所学、所感、所悟融入到未来的教学工作中,继续为中韩文化交流贡献力量。
总之,2024年重阳节的儒达山之行,既是对过去历史的缅怀,也是对未来教学工作的展望。相信在金在元院长与张琳院长的带领下,世翰大学孔子学院的志愿者教师们将在未来的教学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