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
我们的教育领域也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
跟随脚步,
一起走进这场数字化的教育革命,
探索如何通过数字赋能实现减负增效,
巧妙运用智慧应用构建育人新样态。
2024年10月16日,随着利通区第九小学智慧创新实践应用项目的深入推进,为进一步优化数字科技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优化项目推进举措,学校特邀请宁夏大学贾巍博士及团队来校开展课程建设与数字化教学模式指导活动。
贾巍博士团队实地观摩了我校编程教室、颗粒搭建创意室、机器人创客教室等数字化教学功能室,听取了我校数字资源应用、多学科融合赋能等经验成果,并对学校已取得的一些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在观摩过程及座谈会上,马玉成校长结合学校办学理念以及原有学校基础条件,向专家团队阐述了学校借助智慧实践创新应用项目,确定学校育人目标为培育具有初步创新素养的少年。围绕这个育人目标,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学校将实现三个转变:由建设思维向应用思维转变、由活动思维向课程思维转变、由社团活动向普惠课程转变。根据三个转变,学校将积极构建智慧应用学科实践课程和智慧应用创新行动校本课程。如,利用学校智创空间,构建智慧实践体验课程、智慧实践编程课程、智慧实践综合应用课程的进阶课程。让智慧应用赋能学习项目设计,助力学生创新素养落地开花。
教育改革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源于日常教学中的每一次微小改变。贾巍博士团队肯定了学校在项目推进中的“三个转变”理念,对于依托人工智能设施开展多学科融合式主题学习方式给予赞赏。指导学校要以人工智能助推创新素养发展为主题打造本校特色亮点,进行顶层设计,从“融合的多彩课程”构建课程体系2.0;以信息科技学科的核心素养培育角度出发,思考学校的人工智能设施的有效应用。加强智慧实践创新应用的教研工作,以项目化课程协同教师培训;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数据积累,根据数据分析不断改进项目实施;从教学和学生素养两个方面做好评价研究,形成评价量表;充分利用数据讲好九小故事。同时指出,在推进数字化教育的实践进程中,学校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增强团结合作意识,打破学科壁垒,充分利用“互联网”“数字化”“云平台”“人工智能”丰富课程资源,创新课程资源开发模式,转变教学角色意识,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数字教育的先行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
经过此次与贾巍博士团队的深入交流,学校更加明确了今后的特色发展方向。在以后的工作中,利通区第九小学将进一步优化细节,打造好基于学生起点“154”思维型教学模式,讲述好数字应用故事,为利通区教育数字治理模式创新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编辑:顾丽丽
审核:马玉成
审发:牛伟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