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美人》之歌|写作地点考证艺术欣赏

汨罗江诗刊
创建于10-17
阅读 25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点击畅听《思美人》

00:00
03:59

《思美人》(改编歌词)



我思念那美人啊

泪水盈眶久立望

媒妁之路已断绝

言辞难结情难长

心中烦闷又郁结

如同陷泥难自拔

长夜难眠诉衷肠

情深意重无人察

愿托浮云传消息

却遇雷神不帮忙;

归鸟高飞难寄语

翅影匆匆不可及

高辛之灵何其盛

玄鸟降临赠遗书

若我变节随流俗

初心易改志难全

孤独岁月多离愁

心志坚定未改初

宁愿隐忍度余生

不愿轻易换骨皮

明知前路多坎坷

不改初衷志更坚

车覆马颠路已尽

独步异途心彷徨

驾驭骏马再启程

造父为我把辔扬

慢行缓进莫催促

静待时机再启航

指向嶓冢西山脚

约定春黄共芬芳

春日暖阳悠悠照

荡涤心志乐未央

沿江而下寻娱乐

江夏之畔解忧伤

采撷大泽之芳草

长洲宿莽手中藏

惜我无缘会古人

谁与共赏此芬芳?

解开杂草与野菜

编织成佩挂身旁

缤纷彩饰环身绕

终至凋零各一方

我且徘徊自娱乐

观世间百态沧桑

心中窃喜难自禁

扬眉吐气不需待

芳香与光泽交融

自然芳华自内生

浓郁芬芳传四方

内外兼修自辉煌

情感与品质可保

身处幽暗名亦彰

欲以薜荔为伴侣

却惧攀援费思量

芙蓉为媒心怯步

怕湿裙裾不敢渡

登高望远心不喜

深入低谷亦不愿

身形虽不适应此

徘徊犹豫心难安

前路广阔已规划

矢志不渝志如磐

命运使我处幽暗

我欲罢休待何时?

白日将暮情难舍

独自南行思彭咸

追思古人之高洁

我心亦向那方坚




九章 其六 思美人 


战国楚国 · 屈原


思美人兮,

揽涕而伫伫眙。

媒绝路阻兮,

言不可结而诒。

蹇蹇之烦冤兮,

陷滞而不发。

申旦以舒中情兮,

志沈菀而莫达。


愿寄言于浮云兮,

遇丰隆而不将。

因归鸟而致辞兮,

羌迅高而难当。

高辛之灵盛兮,

遭玄鸟而致诒。

欲变节以从俗兮,

愧易初而屈志。


独历年而离悯兮,

羌冯心犹未化。

宁隐闵而寿考兮,

何变易之可为!

知前辙之不遂兮,

未改此度。


车既覆而马颠兮,

蹇独怀此异路。

勒骐骥而更驾兮,

造父为我操之。

迁逡次而勿驱兮,

聊假日以须时。

指嶓冢之西隈兮,

与纁黄以为期。


开春发岁兮,

白日出之悠悠。

吾将荡志而愉乐兮,

遵江夏以娱忧。

揽大薄之芳茝兮,

搴长洲之宿莽。

惜吾不及古人兮,

吾谁与玩此芳草?

解萹薄与杂菜兮,

备以为交佩。

佩缤纷以缭转兮,

遂萎绝而离异。


吾且儃佪以娱忧兮,

观南人之变态。

窃快在中心兮,

扬厥凭而不俟。

芳与泽其杂糅兮,

羌芳华自中出。

纷郁郁其远承兮,

满内而外扬。

情与质信可保兮,


羌居蔽而闻章。

令薜荔以为理兮,

惮举趾而缘木。

因芙蓉而为媒兮,

惮蹇裳而濡足。

登高吾不说兮,

入下吾不能。

固朕形之不服兮,

然容与而狐疑。


广遂前画兮,

未改此度也。

命则处幽,

吾将罢兮,

愿及白日之未暮。

独焭焭而南行兮,

思彭咸之故也。



《思美人》写作时间和写作地的研究


《思美人》可与屈原公元前287年所写《哀郢》来比较研究,也就是屈原自证。


行动路线与《哀郢》的一致性


《思美人》与《哀郢》在描述屈原的行动路线上存在显著的一致性,尤其是“江夏”共通的地名,“南行”与“南渡”的表述,不仅体现了屈原被放逐后向南迁徙的实际经历,也寓含了他心灵上的痛苦与求索。这种地理上的移动,结合屈原的政治遭遇和情感波动,成为两篇文章共有的情感背景。两文的创作时间虽然相隔九年,但都在说明屈原被放逐时、远离政治中心的同一个春天之事。


时代背景的一致性


屈原在《思美人》中提到的“媒路断绝”,即屈原离开朝堂、政治生涯中断的情境,与《哀郢》所反映的时代背景高度吻合。战国时期,楚国政治动荡,屈原因忠言直谏而屡遭排挤,最终被迫流放。这种政治上的失意与孤独感,在《哀郢》中得到了深刻的抒发,而《思美人》若同样表达了对故国、对君王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那么其创作时间应同样处于屈原被放逐后、历江夏的同一时期。


写作时间的具体推断


将《思美人》的写作时间定为公元前296年春天,这一推断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这一年楚国政局可能发生了对屈原个人命运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二是春天作为万物复苏、情感萌动的季节,与屈原在诗中表达的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三是结合历史文献及学者研究,公元前296年左右正是屈原被放逐后的重要创作时期,多部作品均诞生于这一时期。


写作地点的推测


关于《思美人》的写作地点在磊石洞庭山上,这一推测可能源于对屈原流放路线的考察以及对诗中自然景观的解读。磊石洞庭山作为屈原流放途中的重要地标,其壮丽的山水风光很可能激发了屈原的创作灵感。同时,“南人变态”与《哀郢》中的“遗风”相呼应,进一步强化了地域文化对屈原诗歌创作的影响。在《思美人》中首次提及彭咸所居,后来屈原自沉汨罗渊,从彭咸所居,充分说明,屈原《思美人》所写地点在汨罗渊磊石洞庭山上。这一细节不仅加深了诗歌的历史厚重感,也反映了屈原对先贤的追慕以及对自己命运的预感。彭咸作为屈原心中的理想人格化身,其居所的选择在此处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即屈原最终归宿的象征。


综上所述,将《思美人》的写作时间定为公元前296年春天,并推测其写作地点在磊石洞庭山上,是基于对诗歌内容、时代背景及历史文献的综合分析得出的合理推断。

阅读 25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