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手足口,健康伴我行—手足口病预防知识宣传

高陵教育
创建于10-17
阅读 47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主要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 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手足口病为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病例发生;全年发病,春夏季高发。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的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病程一般为7~10天。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疱疹或斑丘疹,口腔黏膜疱疹或溃疡及发热为主要症状,可伴有或不伴有咳嗽、流涕、食欲减退、呕吐等症状;少数病情严重者可出现肌肉痉挛、精神差或心肌炎、肺水肿、膜脑炎等症状,个别重症患者病情进展快,易导致死亡。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的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但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均无交叉免疫;5岁及以下的婴幼儿容易好发手足口病。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人传人—人传环境—环境再传人”的方式不断地传播,具体有以下几种途径:

  1. 以手-口(粪-口)传播、皮肤粘膜等密切接触传播为主;
  2. 间接接触亦可造成传播(接触门把手、衣物、食具、玩具等);
  3. 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及唾液中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如打喷嚏)传播;
  4. 门诊交叉感染、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也可造成感染;
  5. 食入不洁净食物、被病毒污染的水源造成的传播尚不能排除。

手足口病的预防

   (1)家庭、托幼机构及学校要健全洗手设施,校(园)医或相关保健人员要教育、指导儿童家长、教职工均需保持手卫生,并学会正确洗手。

    (2)家庭、托幼机构及学校要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居室、教室、宿舍、活动室等的良好通风,做到勤晒衣被。

     (3)家庭、托幼机构及学校要保证幼儿的饮食卫生,做到喝开水、吃熟食。      

     (4)家庭、托幼机构及学校需定期对儿童玩具、餐具、用品、物体清洗消毒。

    (5)在流行季节,托幼机构及学校要坚持做好晨午检、因病缺勤登记追踪、传染病病例报告登记等工作;儿童要避免接触患者,减少去人群拥挤的场所。      

    (6)儿童在家出现发热、皮疹等相关症状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诊断为轻症的患儿可以不必住院,但需要居家隔离14天;住院治疗的患儿在出院后需要再居家隔离1周。

    (7)家庭、托幼机构及学校可使用84消毒液,按照“浸、洗、擦、洒、泼”五步法做好日常消毒工作。

     (8)托幼机构、学校如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及时告知家长、教育行政部门、属地疾控部门,并要求去医疗机构诊治,同时做好终末消毒,以减少交叉感染。

    (9)一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的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出现重症、死亡病例,建议该班放假停课10天;一周内,全校(园)出现10例或3个班级出现6例及以上病例,建议全校(园)停课10天,以遏制疫情的蔓延。

   (10)积极开展EV71疫苗(属于二类疫苗)的接种工作。建议家长按自愿、自费、知情同意的原则,为6月龄~5岁的易感儿童尽早完成全程2剂次的EV71疫苗接种,以预防EV71型手足口病,减少手足口病重症、死亡病例的发生。

阅读 47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