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课标理念,构建素养课堂”——白中镇中心小学2024教学开放周(数学科)观摩暨课题研讨活动

编辑于2024-10-18
阅读 1911

践行课标理念


构建素养课堂

       十月金秋,秋意正浓,教研之花常开不败。2024年10月17日下午白中镇中心小学举行“践行课标理念,构建素养课堂”为主题的教学开放周(数学科)观摩暨课题研讨活动。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如何将新课标理念融入日常教学,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本次“教学开放周数学科观摩暨课题研讨活动”旨在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和深入的交流,探索数学教学的新路径,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公开.观摩

         活动之际,白中镇中心小学数学教师齐聚一堂,共同观摩了数学组钱周锋老师和林霞老师精心准备的公开课。

《认识周长》

黄石小学钱周锋老师执教三上.《认识周长》

        

      钱老师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直观理解周长是一个与“形”有关的概念。将图形的“一周边线”从图形中剥离出来,使学生真正“看”到图形的一周边线,从而建立清晰表象。



         钱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图形“周长”的测量和计算,理解周长的本质就是线段长度。运用“尺规作图”的方法,将图形一周上的各边首尾相接画在一条直线上,得到一条线段,直观感知这条线段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体会线段长度的可加性。

《乘法的初步认识》

田中小学林霞老师执教二上.《乘法的初步认识》

        

        本节课林老师通过创设游乐园情境,带领学生从各种活动中探索相同加数的连加问题,理解“几个几”的表示意义,进而引出乘法,感受用乘法表示的简洁性和必要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享受数学的乐趣。



         林老师注重思维过程的展示。数学的本质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老师在提问后,比较关注学生的答问,如一个学生答到了3+3还可以写成2×3,老师赶紧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6个3相加学生说可以写成6×3,老师认真问到了:“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可以写成这个样子?”等等。老师对这个细节的重视,也是关注数学学习有效性的愿望之一。

         数学知识的构建就是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片面到全面、由单一到综合、由基础知识到基本技能的层次性练习中形成的。林老师设计了一些练习对学生构建乘法的认识提供了很好的实验基地,实践出真知,真知显实效。老师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充分体现了实践数学学习有效性的基本意识。

互动.评议

        观摩课后,全体参会人员进行了热烈的课题研讨。大家围绕“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落实新课标要求”这一主题,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和思考。各校教导主任及教研组长也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为老师们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分管教学的徐泽友副校长也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感悟,指出教师在课堂上应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提炼数学模型,并能运用这个数学模型去解决问题。教师课堂上要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动手操作,尤其针对低年级小学生,要让他们在师生及生生互动中通过操作提炼出“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运算可以用乘法表示”,在摆小棒的过程中列出乘法算式,然后出示乘法算式。

总结.提升

        白中镇中心小学书记、校长陈天晶强调: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发展、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教师要认真研读新课标,从“课程理念的新变化”、“课程目标体系”、“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三个方面进行学习。深入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精神,教师要做到“心中有纲,胸中有本,手中有法”,切实把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课堂驾驭能力和教学效率,实现课堂教学由“低效”向“高效”的转变,切实推进核心素养的进一步落实。

      通过此次“教学开放周数学科观摩暨课题研讨活动”,老师们不仅深化了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也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构建高效、有活力的数学课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持“轻负担、高质量”的教育理念,不断探索,努力前行,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照片提供:刘瑜

编辑:吴素梅

审核:陈天晶     徐泽友



阅读 191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