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孩子健康,中疾控发布提示!


小天才幼儿园
创建于10-16
阅读 31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患者和部分无症状感染者是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染源,引起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包括病毒、细菌、衣原体和支原体等。

       病毒主要包括流感病毒、新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腺病毒等。细菌有肺炎链球菌以及引发百日咳的鲍特菌,还有引发猩红热的A族β型溶血性链球菌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脑膜炎奈瑟菌等,还有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等。

引起不同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不同,潜伏期也不同,也就是接触病原到发病的时间间隔也不同,比如流感的潜伏期一般是1到4天,通常是2天;百日咳是7到10天。并非接触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都会发病,这取决于感染病原的种类、传染力的大小以及个人的免疫状态、健康状态,以及暴露程度和防护程度等。

幼童和老年人是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的重点人群。在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还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针对疫苗可预防的呼吸道传染病,要按照免疫程序及时接种疫苗。

        二是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的季节,建议老年人和幼童尽量避免前往环境密闭、人员密集的场所,如果确需要前往,要科学佩戴口罩,减少感染的风险。

       三是加强对老年人和幼童的日常监测,如果出现了发热、咳嗽等症状的时候,要视情况及时就医,遵医嘱科学安全用药,在就医过程中,患者包括陪同人员都应该要做好防护,避免交叉感染。

       此外,如果在家庭成员中出现了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要尽量避免近距离接触家庭内的其他成员,尤其是避免接触老年人和儿童。

       气温变化大,流感感染的患者有所增多,严重的也会转化为肺炎,流感和支原体肺炎应该如何区分?哪些人群在感染之后更容易加重为重症肺炎,应该如何防治?

       从病原和症状上来讲,流感和支原体肺炎是不同的,流感主要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部分会加重导致肺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同时也会嗓子疼、干咳,如果合并有细菌感染或到了肺炎以后也会有痰。它的治疗需要服用抗流感病毒的药物。

       有时候感染流感,可能呼吸道症状比较明显,比方说咳嗽咳痰为主,但如果发现体温在升高,咳痰在增多,这时候要注意,可能会到肺炎或者是合并有细菌感染的情况。对一些老年人来说,特别是有基础疾病的人,一旦出现了流感相关症状,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

支原体肺炎近几年也被大家所熟悉,它往往好发于学龄前儿童和青少年,成人也有。近几年的发病率也是在升高,它的主要症状包括持续干咳,发烧、乏力、胸疼这些临床表现,这时候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特别是2岁以下的儿童,支原体肺炎是要注意的。还有一些慢性疾病,比方说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或者其他心脑血管疾病,还有免疫功能低下、心功能衰竭、慢阻肺等等,更是应该及早去就医。目前还没有针对支原体的疫苗,所以大家在公共场合要遵守呼吸道礼仪,科学佩戴口罩,注意手卫生,同时保持居室通风和个人良好卫生习惯。

      每年的9月至11月都是手足口病的秋季高发期,家长们需引起重视,持续关注孩子是否手、脚、臀等部位出现皮疹,口腔是否出现疱疹……近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健康提示,提醒手足口病仍在高发期,家长们需关注家中5岁及以下儿童是否出现手足口病典型症状,做好防控。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5岁及以下儿童常见急性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有发热,口腔出现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等,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患儿一般预后良好,7至10天病程后可康复。

根据健康提示,预防手足口病应做好以下6点,包括避免接触患儿,尽量不要与患儿拥抱、分享玩具、共用餐具和洗浴用品等,防止交叉感染;保持手卫生,用“七步洗手法”清洁双手;减少聚集;密闭公共场所和居室要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做好清洁消毒;积极接种疫苗。

       部分家长想了解手足口病疫苗的接种提示。对此,健康提示明确,接种EV-A71疫苗可有效预防EV-A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和其他相关疾病,并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为尽早发挥保护作用,鼓励儿童在12月龄前完成全程接种,1岁及以上儿童越早接种越好。

       发现孩子感染了手足口病怎么办?“家长不要惊慌,要密切观察孩子,保证孩子的水分摄入,防止脱水。”北京儿童医院感染内科副主任医师郭欣提示,如果发现孩子出现手足口病典型症状,要积极控制高热,避免不必要用药,同时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孩子如出现持续高热、神经系统异常、呼吸异常、循环功能障碍、中度或重度脱水等情况,可能发展为重症,一定要立即就医。

       现在也是我国诺如病毒感染的高发季节,学校和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是诺如病毒感染疫情高发场所。诺如病毒究竟是什么?有哪些特征?我们如何预防?一起来看中国疾控中心的提示——

       诺如病毒感染全年均可发生,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我国诺如病毒感染的高发季节,学校和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是诺如病毒感染疫情高发场所。

       诺如病毒为RNA病毒,极容易发生变异,每隔2-3年可出现引起全球流行的诺如病毒新变异株。

       诺如病毒感染的特点:

        诺如病毒对环境抵抗力强,在0℃-60℃均可存活,酒精和含酒精成分免洗洗手液对诺如病毒无效。此外,还具有感染剂量低、感染后潜伏期短、排毒时间长、免疫保护时间短,极易造成反复感染、全人群普遍易感等特点。

       诺如病毒的传播途径: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可为传染源。传播途径广泛,既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粪便、呕吐物等排泄物传播,也可通过间接接触被排泄物污染的物品、环境传播,还可通过食用或饮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由于病人呕吐和排便时可形成气溶胶,摄入气溶胶也可能感染。人群普遍易感,在托幼机构、学校、养老院等人群聚集场所中,极易引起暴发。

       感染诺如病毒的症状:

       诺如病毒感染后起病急,最常见症状是呕吐和腹泻,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成人和儿童感染后症状有所区别,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腹泻居多,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

       一般以轻症为主,属于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发病后2-3天即可康复。但对于婴幼儿、老人,特别是伴有基础性疾病的老人,可导致脱水等较严重的症状。

       预防诺如病毒“五要五不要”:

五要:

1. 饭前便后要洗手

2. 海产鱼虾要煮熟

3. 生熟食品要分开

4. 居室环境要卫生

5. 出现症状要就诊

五不要:

1.生水未煮不要喝

2.体弱者不要生食水产品及蔬菜

3.病人不要为他人加工食品

4.无牌餐饮不要光顾

5.未做好防护,不要处理患者呕吐物和污染

       预防划重点:

       1.如果班级有同学呕吐,孩子们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离开呕吐物污染区,不要围观。

       2.如果孩子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一定要马上报告学校老师,不要带病上学,建议居家休息至症状完全消失后72小时再复课。

      3.居家休息期间,应为患儿准备独立的食品用具,最好不与家人共同进餐;患儿的腹泻或呕吐物应使用含氯制剂进行消毒,食品用具可通过煮沸30分钟进行消毒,家长在处理污染物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阅读 31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