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课堂方式 提升学习质量]――第一共同体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七一小学
创建于2019-03-06
阅读 24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了促进第一共同体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借着“改革创新  奋发有为”大讨论的春风,第一共同体于3月5日、6日在七一小学举行了为期两天的“改变课堂方式   提升学习质量”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参加本次活动的有小学教研室语、数、英、科四门学科的教研员以及共同体内四门学科的骨干教师,共16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3月5日中午作课的是语文兼职教研员宁静和孙玮老师。

  宁静老师执教《生命 生命》一课,她以读为主,从“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三件寻常小事中,引导学生抓住最有感触的字眼,反复品读体会,同时适时补充杏林子及相关资料,引发学生认识到“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生命?”,激发了孩子们对生命的热爱和珍视。

  孙玮老师执教的《再见了,亲人》这一课,思路清晰,环节流畅,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堂上,紧紧围绕“亲人”这条主线展开,采用读——找——悟——读的方式,积极创设教学情景,适时补充背景资料,引导学生逐步感受到中朝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

  下午,逸夫小学的刘俊梅和七一小学的张艳花两位老师,为大家呈现了两节风格迥异,令人回味的数学课。

  刘俊梅老师执教的《用字母表示数》一课,让学生在玩中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数,有效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最令人欣赏的是最后一个环节:她巧妙地通过自己的年龄与儿子、与神秘人的年龄关系,不仅让学生充分理解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也可以表示数量及关系,还令学生产生了种种无限的遐想……

      

  张艳花老师执教的《圆锥的体积》一课,先让学生动手发现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的特点,再通过倒沙子的实验,得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练习题设计层层递进,通过口算、笔算、口述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巩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两位老师亲切的笑容、巧妙的设计、细致的点拨、独到的见解和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 把索然无味的数学课堂演绎成了孩子们幸福的殿堂。

  3月6日中午为老师们作课的是中心小学的谢亚妮和七一小学的周田田老师。

         谢亚妮老师讲的是六年级英语下册第三单元的《School in the future》第一课时,她纯英语讲课,教态自然大方,用歌曲导入,引入课题,在讲课过程中创设真实语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模仿原声,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课堂中她创设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还进行了拓展输出,使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得以升华。

  周田田老师讲的是3B Unit2 Tastes,她寓教于乐,课堂采用了形象直观的多媒体、图片、实物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起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他们在听、说、玩、演、唱等活动中轻松愉悦地掌握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下午作课的是中心小学的张晓霞老师。

  张晓霞老师执教的是六年级科学《我们身边的物质》一课,她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找出身边的物质,并引导他们对物质的变化分类。每个环节都以问题式出现,每个问题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整堂课,张老师深入浅出,过让学生身边找实物,把科学里比较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化,帮助学生轻松掌握科学知识。

  每节课后,学科教研员以及听课教师都与授课教师进行一对一的评课。研讨会上,各听课教师对此次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各抒己见,进行深入探讨。

  此次活动整体推进了第一共同体的课堂教学改革,激发了更多的青年骨干教师参与到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活动中,实现了第一共同体各校之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营造出第一共同体各校携手共进,均衡发展,各具特色的局面。

阅读 24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